还有冲突,裁定起来全看裁决者的心意。
还是那句话,想要更改律法就必须要改制,那么三省六部制就成了王弋的最优选择。
虽然历朝历代根据自己的需求都有所更改,但三省六部制的主体就没有变过。
王弋不觉得自己能想出更好的制度来,该抄还是要抄的。
“来来来,你们过来一下。”
王弋一边挠着头苦思冥想,一边将几位倚重的人叫到身边说:“我有个想法,你们看我们现在能不能这样……”
三省六部制说到底并没有完全颠覆汉代的官制,王弋只是说出了个大概,在场几人基本上全都懂了。
然而懂了是一回事,如何实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荀彧听完王弋的叙述后当即就给出了建议:“主公,这个想法很好,但现在却很难实行。
一旦完全按照这个做法来将会产生大量的官位,人员将过于冗余。
臣建议先将署衙的职权进行清晰的划分,将财、政、军区分出他们单独的署衙。
各个署衙之间的沟通将不再以官员的管辖范围确定,而是以纯粹的文书进行。
这样一来各个署衙的办事效率会高很多,但由于署衙的利益不同,署衙之间会产生隔阂,减少了结党营私的概率。
为了避免这种隔阂影响主公的决策,主公可以设置一些监察的官员进行监督。
诸位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监察人员最好设置两类,一明一暗相辅相成才好。”
田丰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御史就有监察之责,主公可以设置一些类似的官员。
不过人选方面最好是刚刚步入官场的寒门学子,而不是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前辈。”
“元皓,你这可得罪人啊。”
辛毗揶揄了一句,转头看向了荀彧道:“主公设想的这个官制可是没有丞相的,荀别驾……”
辛毗这话其实更得罪人,甚至直接将荀彧给得罪死了,可以说是向荀氏开战了。
荀彧当然知道辛毗是什么意思,他是好脾气,但不是好欺负。
当下开口说道:“我自然会卸任别驾一职,不过想来主公会让我管理政务署衙,佐治要来给我当个副手吗?”
当个鬼的副手啊!
辛毗脸一黑,根本不接荀彧的茬,直接对王弋建议:“主公,改变官制需要一步一步来,贸然改变会让整个河北陷入动荡。
而且官制一改必定会产生大量官职,其中人选还需要谨慎考虑。
臣建议先将兵权明确的划分出来,河北士卒心向主公,将领更是忠心耿耿,不会产生什么反弹。
一方面可以让主公将兵权牢牢抓在手里,另一方面也能试探一下那些家族的态度。”
王弋已经陷入了失神的状态,他只是希望这些人能将他记不清的三省六部制进行补充,谁知道他们居然给王弋建好了一个微缩模版,直接就能使用的那种。
荀彧的意思很明确,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清理掉职权重叠的问题。
辛毗则提供了具体的实行方法。
田丰给这个方法加了一个保险。
“那就开始实行吧。”
王弋沉思片刻,觉得自己这个主公也不能显得太废物,便下达了命令:“文若,你将现在官员将领的才能进行一个初步评估,然后把结论告诉我,先弄一个兵部出来。”
三省现在是实现不了的,但王弋觉得弄个六部问题不大。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还是各司其职比较好。
荀彧接下了这个任务,并且建议道:“主公,军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职位,十分重要却又无关紧要。
臣建议将擅长军略的人集中在一起,并且单独分出来一个署衙专门负责分析军情。
未来战事会很多,主公无需拘泥于一位统帅带领一个军师,可以多带也可以不带,完全看统帅的人选和军情的需要。
待到天下平定,这个署衙可以直接取消,里面的官员直接划归入政务署衙。
有了他们的加入,沉淀已久的政务署衙这潭死水就活了。”
荀彧说的很隐晦,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避免结党营私的问题。
只是王弋却瞬间瞪大了双眼。
这是啥?参谋部?这就出来了?
果然大佬就是大佬,只要有一点儿提示,他们的思维总是那么前且有效。
只是这样的话……
“这样吧。”
王弋揉了揉眉心,有些歉然的说:“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