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绝对不能低头。”
“问题是他们不办事儿啊!”
“主公,所谓张弛有度。
既然不能松,那就只能紧一紧了。”
荀彧隐晦的表达了王弋需要学会的行事准则。
“紧一紧啊……”
“主公,不若我去说说?”
荀彧见王弋有些为难,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
王弋沉默了片刻,点点头道:“如此便麻烦文若了,我这里正好缺个书佐。”
“书佐?”
“我看上了司马家的老六,那个叫司马懿的小子。
水镜先生曾向我举荐过他。”
“小一辈儿的?才十来岁吧?”
荀彧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要征召这么个小孩儿,不过既然王弋愿意他还是给出了建议:“司马家伯达颇有贤名,主公征辟他如何?”
“文若啊,一步一步来吧。”
王弋对司马家有着先天的忌惮,这种忌惮并非来源于司马懿的造反之举,世事变更,没人一定会造反。
主要是司马八兄弟太能干了,在官制没有完善之前,这样一股势力进来非常难以把控。
“彧领命。”
荀彧对着王弋行了一礼,心中非常欣慰。
王弋听出来了他劝谏中的重点,张弛有度张弛其实没什么意义,主要在于那个度,这让荀彧十分满意。
“文若先去帮吧,就像你说的,张弛有度莫要过于操劳。”
“喏。”
荀彧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王弋真的有些看不下去荀彧欣慰的样子了,太卑劣了,自己实在是太卑劣了。
自己一步步算计了一个一心为他着想的正人君子,让荀彧背上了一个不属于荀彧也不应该属于荀彧的恶名。
然而王弋没有办法。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荀彧这个师傅教了他足够多的东西,这便是王弋对帝王之术的应用,并且会越来越熟练。
道德这东西就像是世家大族家中那道高高的门槛,遥不可及又令人高攀不起。
然而迈过去也就迈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目送走荀彧后王弋先是来到了书房,找到了正在读书的亮亮。
王弋不得不承认绝世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他在诸葛亮这个年纪大概在想着怎么从父母那里搞来一些压岁钱充进自己的游戏里。
“最近读书有什么收获吗?”
王弋来到诸葛亮身边,打断了他的思绪。
“有。”
诸葛亮行了一礼,朗声说道:“最近读了《商君书》,有所感悟。
商君认为民和国是相辅相成的,民富、民勇国恒强。”
“《说民》吗?亮啊,商君出自法家,思维极为理智。
你有没有想过,百姓生来怯懦,没人愿意去死,更别提达到民富的程度。
有了牵挂更不愿意去死,如何谈民勇?商君言‘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
’然而民富则畏死,畏死则不勇,不勇则怯,国何谈无敌?”
“这……”
亮亮的脑袋瞬间短路。
说王弋这是诡辩吧?人性确实如此,越是富贵越是惜命。
可说王弋这不是诡辩吧?商君乃是先贤,学说是经过论证的,怎么可能会出错?
“莫要只读书。”
王弋觉得欺负小孩儿也没什么意思,拍了拍亮亮的肩膀道:“《商君书》并不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我这种人看的。
我给予了百姓财富,百姓就会从怯民变为勇民,勇民甘愿为我效死。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光靠恩惠是不够的,教化同样很重要。”
“主公的意思是教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光凭教化肯定不行,要不然圣言为什么是寓教于乐而不是寓教于教呢?过几天有个你认识的小伙伴过来和你一起读书,别再揍他了啊。”
“揍他?主公,我平时从不惹是生非……啊!
是他?可是那个人的心性……主公,到底揍不揍啊?”
“是啊,揍不揍啊?哈哈……”
王弋伸手揉了揉亮亮满是疑惑的脑袋,转身出了书房。
心中暗叹不愧是高富帅,小小年纪都快和他差不多高了。
从书房拐到后院,王弋敲开了甄姜的房门。
刘辨该收拾还得收拾,穷死真的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呦!
今天这么得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