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革左五营(2 / 4)

sp;幺鸡一看革左五营活动的具体地方,心里就拔凉拔凉,他们就在湖广与南直隶交界处的大别山一带,这可是一个能攻能守的好地方。

    向北能直取大明的兴龙之地——凤阳,顺江而下便可威逼陪都——楠京,向西可与“大粽子”汇合,向南又能窜入江茜南部。

    别说朝廷现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前去进剿,就算是让洪承畴率本部人马全过去,一时间也难以将其赶尽杀绝。

    孙传庭也意识到自己所言有失,这不啻于当面指出了太子的错误,急忙找补起来:“殿下日理万机,此等小事不足言道,皆归臣疏忽大意,未能及时言明!”

    事后才说出等于是在帮太子犯错了,孙传庭都开始后悔,可也只能主动承担责任了。

    不管啥时代,都是脸皮越厚越安全,幺鸡摆摆手说:“此事与爱卿无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又何以指证天下人之错误?两位爱卿身为统帅,今后犯错可直接上奏,无须遮掩,以免错上加错,本宫自会宽宥。一个错误若是由一百个错误来遮掩,只怕到了最后蕞尔小错都会变成弥天大错了,切莫学那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杨嗣昌!”

    这货勾结高起潜,让卢象升一个人背锅,这招蒙得了甩锅爹,蒙不了某太子。

    即便王朴不来,杨国柱、虎大威、杨廷麟都能作为证人,到底是谁使得“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最后孤军奋战,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假如只是军务,那还有前线总指挥高起潜背锅。可巡抚张其平拒不发饷,这就不是高起潜所能决定的了。

    高起潜倒是解脱了,可活到今日的当事人却大有人在,如果杨国柱、虎大威、杨廷麟、张其平、顺德知府于颍这几人同时被都察院审理。

    这锅最后到底谁背,那还用说么?肯定是被下狱的那个肥佬背呗!

    只他一个去死,总好过众人都进去遭罪,众口铄金,加上杨嗣昌的随从俞振龙的陈述,这货不死都奇了怪了。

    俞振龙查看完尸首,回来禀报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然而杨嗣昌是如何转告给甩锅爹的?

    一旦双方的供词对不上账,肯定是观点高度一致的多数方最终将占得上风,杨嗣昌的供词与大家迥异,那他就必须死了。

    某太子最反感这种耍小聪明的蠢材,在北方有卢象升给他背锅,这事还能搪赛过去,到了湖广,左良玉才不傻,一眼就看出自己和这位钦差是一类人,所以像泥鳅一样滑走了。

    杨嗣昌身边没了背锅侠,瞬间就现原形了,官军虽四面出击,然而却流寇杀之不绝,反而是越剿越多,最后急火攻心就挂了,这货真聪明就不会南下督师了。

    督师这差事好不好干,只要问问前面几位就明白了,督师的死活全系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一场败仗上面,人生赢家袁都督最后都输得一败涂地。

    “臣惶恐,定谨遵圣谕!”

    孙传庭参加了三天朝会,太子在第一天就将杨嗣昌革职下狱了,当时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当天弄不死你,过些天也必然弄死你。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作为参考依据,孙传庭就大致上能推断出太子的脾气秉性了,只怕太子最为痛恨那些自以为是、推卸责任的蠢材。

    犯了错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承认并加以改正,太子还是有容人之量的,会有将功赎罪的机会,不会像皇帝一样,说抓便抓,说杀便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