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转进宜城(3 / 4)

的各路义军则要遭到被重新启用的孙传庭的进攻。

    这位文官收拾义军可是毫不手软,曾经打得李自成都溃不成军,如今躲在山里还要靠自己来接济,其能力决计不在洪承畴之下。

    自己率部西进倒是可以与罗汝才等部并肩作战,届时西有孙传庭,东有洪承畴,可谓是腹背受敌,骑虎难下,并不比南下宜城好多少。

    实在不行就去大别山找革左五营,那里进可攻,退可守,官军还无力围剿,倒是个不错的地方,比起乌烟瘴气的湖广北部好太多了。

    八大王不想去狼多肉少的地方,最好能够继续吃独食,就算大家要凑到一块,他也得是“头狼”才行。

    到了勋西,资历最老的当然是“曹操”罗汝才,各部头领都要尊称一声大哥,然后才是八大王。

    过去是自讨没趣,不如趁着洪贼大军未到之时,咬牙快速南下,伺机攻取几座城池,吃饱喝足,再溜之大吉。

    战机瞬息万变,当须快刀斩乱麻,说走就得走,不能再耽搁延误了,以免夜长梦多,真的被洪贼咬住,便难以脱身了。

    八大王赶紧让传令兵过去,将分散在四处的将领及所部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从羊祜山出发,经紧邻的岘山,直取宜城,再下钟祥,最后是武倡。

    前后用了半个时辰,但已经算是很快的了,经过大致清点,王定国所部为两千人左右,张化龙麾下尚存两千九百余人,冯双礼带回来一千四百余骑。

    三子张文秀所部仅剩不足八百人,四子张可望的两千人马倒是没有丝毫的损失,加上八大王亲率两千精骑,总兵力约一万两千,几乎比之前少了将近一半。

    令张献忠最为心痛的便是折损掉的四千精骑,真是相当于少了左膀右臂一般,等于一战便打没了三成多的精锐,还得不到任何的补充。

    “全军即刻南下,不得有误!”

    八大王握着牛皮水袋,喝了口还算清凉的溪水,最后看了一眼令其垂涎三尺却又难以染指的襄阳城,然后便骑马消失在羊祜山山顶的密林之中。

    即便正午时分行军,义军上下也不敢有任何怨言,八大王正在气头上,谁敢主动闹不痛快,那就等着被八大王点天灯吧。

    这时候向南进兵,对将士们来说自然非常难受,可也是最为安全的时间,因为官军出来也同样要遭受烈日暴晒,故而己部遭遇尾随掩杀的可能性最低。

    宜城距离襄阳不过数十里,就位于岘山的东南侧,紧邻汉水,只要义军行动迅捷,在最迟在明日清晨便可对宜城发动进攻,突袭而下也不意外。

    这次前队便后队,改由四子张能奇率部作为前锋,其他各部随后跟进,翻山越岭虽然困苦,总好过被官兵一刀给剁了。

    “来了!让众人不得聒噪,违令者斩!”

    凤泗总兵牟文绶看到从北面来了一队兵马,打着张字旗号,并未瞧见官军旗帜,便猜到是张逆所部,他率部在此地恭候多时了。

    之前与唐通、姜名武、杨御藩等三总兵一同进兵谷城,但是由于彼此之间沟通不畅,最后牟文绶仅能与杨御藩保持及时的联络,等发现唐通所部遭遇伏击已经来不及驰援了。

    他们在山里倒是听见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但是无法确定具体方位,最后牟文绶召集诸将集思广益,决定暂时偃旗息鼓,先派出探马摸清情况,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