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崇国特产(4 / 5)

捕也不用担心减产甚至绝收,这片海域根本就是没有大规模捕捞过的渔场。

    太子说过,大部分崇国的特产,大明本土都没有,只要崇国愿意收集,朝廷自然乐于收购。

    譬如毛皮、硫磺,乃至动物油脂,这些在崇国根本就不值多少钱。

    但卖给朝廷,也能大幅度地增加崇国的收入,让崇国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之前特批,所有海外藩国之中,只有当地气候最为恶劣的崇国与周国允许长期兑换粮食。

    其余各个藩国从第二年开始,均需自力更生,广种土地。

    北方大旱,朝廷急于从江南与南海各国调拨粮食,眼下也无力支援所有藩国。

    如此看来,用崇国的特产去兑换粮食、银子以及物资,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此地无非是冷了一些,贫瘠了一些,荒芜了一些。

    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资源丰富,而且没有流寇和鞑子!

    若是没有类似于本土的诸多忧患,仅仅需要对付土著野人,那就没多大困难了。

    在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思索一番之后,朱由樻甚至开始觉得自己的封地还不错。

    虽然堪察加半岛中北部归属周国所有,但气候较好的中南部都属于自己。

    尤其是半岛南部的气候几乎跟苦兀岛北部相差无几,这已经很不错了。

    想到自己的封地跟江南的面积差不多,而朝廷又管不着,朱由樻的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

    除了造反之外,自己在此地想怎么干都可以。

    用大部分家产来换取一块封地,倒是不算太亏。

    朱由樻可是跟当今皇帝一个辈份,年纪并不大,远远小于那些皇叔公辈份的藩王。

    在年富力强的时候移藩海外,对朱由樻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一同前来就藩的怀安郡王朱由札,与河阳郡王朱由材也是如此。

    崇国就一位藩王与两位郡王,比偌大的周国简单许多。

    如此之大的封地就被哥仨给瓜分了,每个人都得了好大一块地方,自然非常开心。

    朱由札与朱由材在用过大海蟹之后,便也对此地有了新的认识。

    天天能吃到如此大的海蟹,可是在本土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即便本土真能吃到,只怕一只大海蟹也要被卖到天价。

    一百两银子一只的话,即便是郡王乃至藩王,也不敢天天吃。

    但在此地,就决计没这个顾虑了。

    不单自己可以天天吃,家里的女眷也能吃。

    太子爷说螃蟹性寒,天天吃会有损脾胃,那就隔两天吃一次好了。

    虽说此地的海产不算种类繁多,比不上南方水域,但胜在量大管饱,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便从海里打上来一网鱼,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