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东西帝国(3 / 5)

nbsp;  留京当差的秦军退伍老兵不愿再返回陕西老家,生怕再次出现欠饷的事情。

    某太子便将他们的家人接来在京城定居,这次便使其得到优先安置的待遇。

    只要忠于大明,为自己卖力打仗,某太子从来都是善待麾下的狗腿子们。

    凡是有幸第一批住进楼房的人,都在感慨——这辈子算是知足了!

    为避免出现某户火灾殃及全楼的情况,某太子还特意在这一带安排驻扎了多支消防队。

    每个小区都建有一座大型水塔,平时不准动用,一旦出现火情,便可以给消防队提供用水保障。

    消防队装备了多部蒸汽机,不是开车用的,而是用来给水枪提供水压。

    队里总有四分之一的蒸汽机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可以出动。

    否则着火再启动,等蒸汽机完成热身,楼房都被烧得面目全非了。

    这次乔迁新居不光是军属,还有部分业绩很好的某太子麾下的员工。

    员工里有管理层,也有普通工人,更有太监……

    高级版的太监都不差钱,早就在内城某处购置了一座,甚至多座宅院。

    只有那些踏实勤奋,级别又不高的太监,存下的钱不够买房子,这才等到了这个好时候。

    得到奖励的太监和宫女超过百人,都是在二十四衙门或者某太子的公司里的当差。

    能住进楼房里,每个人都是喜不自禁,甚至泣不成声,对某太子更是千恩万谢。

    住在这里,房子的优点自不必说,缺点就是距离上班的地方较远,必须尽早出门。

    除非在大内上班,要是在内城东部上班,便意味着需要经过东西长安街才行。

    早上上班,即使不知道具体时间的人,也可以从主要街道上修筑起来的巨型座钟得到时间。

    这也是退伍士兵安置项目之一,钟楼并未采用西式的齿轮结构,而是由里面的小座钟的时间来对照。

    看守钟楼的士兵每五分钟调整一次指针,为避免过于叨扰周边百姓,每逢整点响钟三声。

    老城与中城的一类街道口处均修建了这种建筑,不光能计时,提醒来往百姓,还能充当巨型广告牌。

    光是广告费一项,某太子就已经帮助工部收回之前的投资成本了。

    某太子敢大规模建设住宅楼,耗费银两甚多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

    绝非我大衍圣公又良心发现,捐了五百万两银子,而是来自中东!

    刚刚继位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易卜拉欣一世在大明特使抵达伊斯坦布尔之后,看到来使献出的珍宝后,便盛情款待。

    之后同意出资购买大明的新奇武器,并开凿双海运河,即从地中海到红海的运河,以便收取过路费。

    易卜拉欣一世得到了两把左轮手炝,外加五百发子弹,在自己的宫殿里“啪啪”了好一阵子,这才觉得过足了瘾。

    为了超过前任——长兄穆拉德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