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布达佩斯(3 / 5)

马帝国境内进行了动员,而且还向丹麦、勃兰登堡-普鲁士、萨克森等盟友发出了邀约。

    不论如何,这三家均须出兵五万,只多不少,自己出兵三十五万,加上索别斯基的二十万,总兵力达到七十万。

    如果入侵到中欧地区的奥斯曼军队仍然保持二十万规模的话,那么反奥联军可以拥有三点五倍的兵力优势。

    当然,利奥波德一世也没有急于报仇,至少得给手下装备足够多的武器弹药才行。

    通过从克拉科夫得来的经验教训,联军各部将领都意识到了坦克的重要性。

    哪怕不会仿制这种重型武器,也可以大批量制造“胡斯战车”。

    尤其是在车头部位,要装备足够厚实的铁板,最好可以抵挡轻型加农炮的攻击。

    可以速射的轻型加农炮在退居二线多年之后,也实现了二次亮相。

    利奥波德一世下令制造一千门轻型加农炮,全都会装备了己方的坦克上。

    对于蒸汽机,帝国倒是有一些初级产品,但还达不到作为发动机的水准。

    这并不要紧,坦克完全可以马拉,到了战场上,用人推就行了……

    利奥波德一世认为坦克这种武器,重要的是防护力和火力,机动性可有可无。

    己方的坦克跑得再快,有对方打过来的炮弹快么???

    先得抗打,存活下来,然后再考虑如何反击的事情。

    利奥波德一世也看过在战场缴获的左轮步枪,但兵工厂的技师在试制过之后,表示如果能承受蜂窝式枪膛报废率超高的条件,倒是可以大批量生产。

    一支步枪的成本可能高达上百银币,结果就是这种可以连发武器的仿制计划,最终被不了了之了……

    给士兵们装备手榴弹和厚实的胸甲,这倒是完全没问题的。

    至于飞艇这种飞行器,整个欧洲也只有五个国家拥有。

    分别是罗马、威尼斯、法国、荷兰、瑞典,他们有个相同点,那就是全都是明帝国的朋友!

    其中,法国与荷兰早就掌握了飞艇制造技术,只是燃料还需要从明帝国进口。

    瑞典目前还只是从明帝国采购全套武器设备,但以后应该也会引进相关的制造技术。

    罗马与威尼斯军队的规模不大,而且后者更为重视海上力量建设,跟瑞典一样,一直采购成品,而并未耗费巨资引进技术。

    对此,利奥波德一世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试图从法国与荷兰购入飞艇,另一方面则下令铸造出更多的轻型加农炮。

    这种武器既然可以快速装填弹药,从而实现连续开火,那么在大仰角的情况下,自然能够完成防空任务。

    至少不会让奥斯曼的飞艇在天空恣意妄为,太过嚣张。

    只要能在战场上击落一两艘,便可以大幅度地提振己方士气了!

    路易十四一直视哈布斯堡家族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是法国称霸欧陆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