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二次西征(4 / 5)

庸置疑的事情。

    去年,此二地就靠着本土运来的粮食,勉强撑过了冬天。

    今年依然如此的话,那对本土的压力就太大了。

    不需要利奥波德提醒,索别斯基就已经进行了动员,在八月份之前便集结了二十万人。

    不过野战兵力只有十二万,余下的部队则集中在华沙、罗兹、卢布林、克拉科夫这四城。

    用十二万人去跟清军打野战,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索别斯基的策略就是,只要清军不侵犯自己的国土,那自己就没必要去自找麻烦了。

    虽然这群从东方来的黄皮猴子初来乍到,但其军事实力已经接近波军与神军之和了。

    加之其配合奥军的行动,索别斯基怀疑清军已经与奥军结盟了。

    如此一来,自己就变得更加的被动了。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奥斯曼、神圣罗马帝国、清国、波立这四方里,自己的实力是最弱的。

    因为随着坦克的出现,翼骑兵所向披靡的时候已经成了过往云烟。

    更何况去年两次作战的失利,让索别斯基手里的骑兵主力损失了近七成。

    他倒是还可以征召大量的新兵入伍,但其战斗力就不能与此前的主力部队的士兵相提并论了。

    在索别斯基看来,摩拉维亚已经被打烂了,暂时失去抢救的价值了,自己带着部队过去也是徒劳无功。

    至于波希米亚,还要看利奥波德的态度以及当地的战况发展而定,不能盲目出击,以免被土再遭打击。

    再说利奥波德不带部队回师的话,光凭己部的实力,根本就无力击退机动兵力是自己三四倍之多的清军。

    总的来说,对于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的战事,索别斯基持观望态度……

    话说回来,不观望又如何?

    总不能带着十几万人过去送死吧???

    一旦机动部队遭到重创,那就意味着半个波兰又要遭到清军的洗劫了!

    在利奥波德无暇回师,索别斯基作壁上观的情况下,五十万清军的遭遇简直比去年还要好。

    第二次西征显得无比顺利,大军长驱直入,沿途抵抗者寥寥无几。

    上次没带走的牲畜和西夷,这次兵力充足,就可以全部打包带回本土了。

    有机会的话,多尔衮还是愿意与对方的野战兵团来次正面较量的。

    最起码,打野战的难度比攻城要低很多,大清王师也擅长此道。

    可是对方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于是五十万大军就完全变成了只吃不吐的貔貅!

    这次不同于上次,由于准备充分,而且侯赛因的部队依然在布达佩斯牵制敌人,多尔衮就打算去布拉格,甚至勃兰登堡去看一看了。

    走得越远,收获越多!

    这句话,似乎的确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