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真香定律(2 / 5)

嘛……

    摄制组之前用一辆由重型卡车改装的客车出行,今年大明的客车也问世了,让更多人方便起来。

    大客车就是由重卡加装座位而成的,包括司机在内,能乘坐二十人,站立十人,总计三十人,挤一挤能装四十人。

    小客车同理,不过装人数量要少一些,但胜在价格便宜。

    大客车在诞生之后,便成为了城内公交车,一些员工较多的大企业也用其来当作通勤车。

    保守估计,北都城内的需求量在一万辆以上,整个大明本土需要至少五十万辆大客车。

    光是满足这部分需求,就需要再建两条各年产七万辆大客车的生产线,方能在四年之内生产出足够多的大客车。

    还没离开大明帝国的易卜拉欣在看到这种专门用来装人的车辆之后,立刻决定下订十万了,全都是大客车。

    基本上北都有什么,伊斯坦布尔就要有什么。

    明帝国想要得到的石油,自己有的是。

    用石油易货来实现帝国的富强,这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波洛也下订了十万辆大客车,外加十万辆小客车,这两款车辆是实现利马城内无马粪的最好选择。

    此前新印加帝国订购的是卡车与轿车,而且多半都在矿区那边,利马城内的轿车仅供贵族与将领们享用。

    普通百姓是根本无法乘坐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家使用马车出行,让城内马粪遍地。

    利马要是坐落在高纬度的地方,马粪在低温下倒是还可以让人将就。

    问题就在于利马不但在热带,而且靠近赤道,全年的温度都不低。

    在高温下,马粪所散发出来的浓醇“香味”,能熏得全城人都神志不清。

    尽管波洛已经颁布了相关条例,但马匹在街上偷偷排泄还是屡禁不止。

    现在有了卡车与客车,波洛就有足够的理由禁止马匹进城了。

    以后利马城内只允许同行汽车、自行车、人力车、手推车,这四种交通工具。

    不论是易卜拉欣还是波洛,都在致力于将自己的都城建设成为最具现代化的城市。

    以前还觉得自己的都城再差,也不会比明帝国的北都差得太多。

    事实却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心理落差是相当之大。

    北都全城的一二三类街道全都是柏油路,而且都配备了路灯。

    新城这边全部实现了楼房化,且每家每户都有电灯、自来水、卫生间与下水管道。

    每条街都有公厕,每个小区都有垃圾筒,每天定时有人处理生活垃圾。

    步行街两侧的商店多达数百家,各种商品玲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诸国的土特产之外,世界上所流行的各种商品,在这里均有销售。

    最重要的是,其价格比在本国的售价便宜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