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大清灭亡(3 / 5)

sp;跟不上时代发展之人,哪怕是部落酋长,甚至一国之主,也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然哪来的飞机?哪来的铁甲舰?哪来的油田?又哪来的苏丹运河啊?

    运河、油田、采矿这三大行业就占据了帝国财务收入的八成以上,是紧跟明帝国发展最好的例证。

    帝国部队起初的战术与武器跟这个部落没太大区别,然而现在呢?

    各种先进武器可谓应有尽有,战斗力也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出来了。

    “……臣明白了!”

    追本溯源,就是那个魔童在背后搞鬼。

    活活靠死了大清三代君主,真是大清之敌啊!

    话说那魔童还在世么?

    说不定到自己这,便可以迎来其死期了!

    “贵部落若真心来降,从今往后帝国自然不会亏待。反之……”

    “敬请陛下放心,臣与本部落众人乃是真心实意归降陛下,今后对陛下旨意莫敢不从!”

    在这个节骨眼,胤禛当然要大表衷心,以便讨得新主人的欢心。

    胤禛不会说奥斯曼话,但会说明语,这番话通过翻译之后,易卜拉欣也面带笑容地表示了认同。

    对于鞑靼部落是否真心实意归降,其酋长的话并不能算数,还要查其言,观其行才是。

    易卜拉欣也不担心对方会出尔反尔,因为周边没有其可以投靠的下家。

    他们是不可能投靠明帝国的,否则都会被送去挖矿。

    中欧地区被鞑靼人洗劫一空,对方恨不得杀光他们。

    自己这里是最好,也是唯一能够保护他们活下去的所在了。

    稍后,清国的另一位皇帝弘皙也抵达伊斯坦布尔,正式向易卜拉欣称臣。

    这就意味着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清帝国,从今天开始便不复存在了。

    为了分化这个庞大的帝国,易卜拉欣还特意继续保留了两位藩王的头衔。

    以后就是一个部落、两大酋长,下辖无数个小部落,这样才能避免清部落过于强大。

    不愿意自称部落,易卜拉欣也参考了昊菁皇帝的建议。

    将这个部落称之为清酋长国,由东西两个酋长来掌握。

    除了鞑靼人部落之外,还有汉部落、哥萨克部落、罗刹部落等等。

    帝国有军事行动,清酋长国酒必须动员定额兵力随帝国部队一起出征。

    平时便可以呆在自己的聚居地上,想干嘛都行。

    易卜拉欣也不会找借口扣留两位大酋长,更不会让他们的儿子留下做人质。

    这种归降条件其实是很宽松的,放眼整个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

    在胤禛前去觐见之际,萨利赫又统兵北上,除了收编弘皙的兵马之外,还与南下抢地盘的联军大打出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