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父辈足迹(3 / 5)

nbsp;一切的前提是得在战场上取胜,不然这经济实惠型的计划还是扯犊子……

    朱慈烺没法向南线增兵,好在易卜拉辛可以内部挖潜。

    目标就是之前投靠自己,寻求庇护的鞑靼人,也就是清军。

    在归降奥斯曼帝国之后,一大一小两个皇帝只能自降头衔,自称清王,其实就是部落酋长。

    易卜拉辛也很大度,同意他们称王,可以不受干扰地自行管理各自的部落,对外宣称是两清部落。

    当初东清王为胤禛,西清王为弘皙。

    如今距离那场战争过去了近三十年,早已物是人非。

    东清王的头衔已经被因真的儿子弘历继承,西清王倒还是弘皙,不过也上了岁数。

    曾经雄踞东欧的清帝国拥有高达两千万人口,然而在明帝国的重击之下,帝国崩塌后,所辖人口便急剧缩水了。

    经过多年的恢复,直至现在,清酋长国的人口也只有约七百万而已,仅为当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若是加上周边的汉部落、哥萨克部落、罗刹部落,总人口倒是接近一千五百万。

    然而这些曾经为大清帝国服务的奴才们,在抱了新主子的大腿之后,便再也不愿意回头了。

    那些没能参加第一次讨伐神圣罗马帝国的部落,此番便纷纷请战,易卜拉辛也就顺水推舟了。

    清部落出兵四十万,皆为骑兵。

    汉部落出兵三十万,为步兵和炮兵。

    哥萨克部落出兵十万,皆为骑兵。

    罗刹部落出兵十万,皆为步兵。

    四大部落武装合计出兵九十万,其中骑兵为五十万,长途奔袭能力可见一斑。

    这也帮易卜拉辛解决了进攻神圣罗马帝国兵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不需要花多少钱。

    好处不能不给,不然就没法激励这些部落士兵了。

    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室成员、将领、特殊人物或财物之外,譬如普通人的财物,皆可归缴获方所有,如何分配,可由各酋长自行决断。

    也就是说,各部能在这次行动里赚到多少,完全取决于努力程度和个人运气。

    清部落于哥萨克部落可以不参加围攻维也纳与布拉迪斯拉发的战斗,自行去敌国腹地劫掠即可。

    汉部落与罗刹部落则需要跟随帝国禁卫军,对帝国重镇与都城实施打击,破城之后便可获得相应奖励。

    四大部落的酋长们其实早就跃跃欲试了,因为他们的地盘上没多少矿,就指望种粮食还钱,那日子过得就很清苦了。

    此前与神圣罗马帝国和波立不是没有发生过冲突,但规模都比较小,这种规模的战斗也就是勉强混个饱而已。

    清军上下想吃得好,还能骑到大洋马,那就得对两个宿敌大打出手才行,如今总算是熬到这个节骨眼上了……

    在出兵之前,弘皙与弘历还约定,不能在战争期间互相攻击,更不能起兵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