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欧洲狂人(2 / 5)

p;   这就导致三军都无法实现尽善尽美的小目标,海军无法持续采购大型航母,空军无法大规模增购轰炸机,陆军没法大量换装重型坦克。

    三军统帅或许在军费如何分配的事情上争吵不休,但对于采购高科技武器,尤其是昂贵的东西上,其态度倒是惊人的一致。

    很显然,武器价格越高,其威力就越强,以至于柯尔贝给连年增长的军费开支起了个外号,叫做“财务部的灾难”!

    按照柯尔贝的看法,法国不卷入大规模战争的话,军方就没必要采购那么多新式武器,只需要在保持武器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即可。

    与其增加军费开支,不如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发展经济,增加和平时期的财务收入,国库有了盈余,才是万全之策。

    即使现在,以法国国库的盈余,也无法参与一场大规模战争,更别说直面应对与明帝国的武装冲突了。

    与最大的债主开战……

    柯尔贝都不想对此做出任何评价!

    当着欧皇陛下的面,柯尔贝已经表示,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他会选择直接辞去目前的职位。

    原因就是他能力有限,实在无法筹措出能让法国立于不败之地的资金。

    如果法国参加的这场战争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导致成为失败者,那么干嘛要卷入呢?

    战争规模越大就越少钱,即使在黎塞留任首相的时期,对于参加欧战也是慎之又慎。

    不论是黎塞留还是其继任者马萨林都很清楚,法国真要参战,就必须成为获胜的一方。

    他们没有任何兴趣成为失败者,更不会为这场战争买单的!

    如何成为胜利者?

    很简单也很困难!

    前提是敌方主力的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其盟友的实力根本无力扭转战局。

    一百年前,欧洲两大阵营的情况便是如此,所以法国才会参战。

    如今明帝国的实力与日俱增,虽然其先后经历了与沙俄、波立、丹麦、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然而实力并未遭到明显的折损,而其盟友的实力也非同小可,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柯尔贝认为如今明帝国对法国的优势,比一百年前法国对神圣罗马帝国的优势要大得多。

    当时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立相当,后者是内乱导致的欧战,法国是坐收渔利。

    现在明帝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法国的六倍以上,约等于两个欧洲的力量。

    双方单挑的话,法国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双方都加上盟友的话,法国阵营一方取胜的机会仍然非常渺茫。

    除非明帝国愿意自己单挑欧洲诸国,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明帝国皇帝最擅长的招数就是用自己的盟友来消耗敌人的实力,然后让自己抢摘胜利果实……

    尽管玩法有些无赖,可是这招的确很好使,而且屡试不爽,为明帝国攫取了巨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