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聘请外援(3 / 4)

北美太冷非洲太穷,接近半个地球的陆地都将西班牙帝国所控制。

    所以说起“日不落帝国”,英国实际上仅仅是个“继任者”,首个得此殊荣的应该是西班牙。

    这两个国家都是靠海军来称霸世界,利用海运贸易来发展本国经济,英国的“吸空效应”也更加明显。

    英国并未从西班牙帝国的衰落中得到最为宝贵的教训,从而在三百年之后也将霸主地位拱手相送了。

    这个教训就是宗主国部队不可能永远的控制人口和面积都远远大于本土的殖珉地,唯一能够控制的办法就是搬过去!

    在殖珉地的反抗力量并不强大的时候,“搬家战略”对任何国家都适用。

    如果葡萄牙搬到了巴西,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三百年之后仍然是世界一流强国。

    英国不用跑路北美,即便搬到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也不会落得后来的下场。

    西班牙帝国不同于烂泥帝国,几乎在最好的时代浪费掉了偌大的殖珉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在有冤家荷兰人给他们托底……

    荷兰在欧洲永远是一个小国,获得的胜利也只是暂时的,只要邻国有一个强势崛起,荷兰的结果只能是被灭国。

    横跨两洋的东印度群岛其实是荷兰举国上下最好的落脚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国的航海优势。

    这里物产丰富,粮食一年三熟,土著尚未开化,还能彻底摆脱欧洲长时间的大混战,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运贸易是后天的财政金饭碗。

    然而荷兰从头至尾只将这个地方当成桥头堡来用,几百万人里没有一个入门级战略家,屡次被敌人推平,实在是不用同情。

    腓力四世不会将眼光放地如此长远,因为历代西班牙国王都是如此。

    1586年,由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牵头,本地的军政要员供同草拟了一份征服明帝国的作战计划,涵盖政事、军事、信念、经济等方面。

    准备动用两万五千兵力,包括西班牙陆军以及葡萄牙仆从军,甚至还想拉拢到五千倭国帮手。

    出动兵力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配合“无敌舰队”的话,或许真的可以成功占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解救“被老朱家压榨的上千万贫苦百姓。

    只是该计划流年不利,不到两年,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便被英国海军给打包击沉了,该计划也就无从实施了。

    还有第二次好机会,在1644年趁着甩锅爹上吊,快递李哥与多尔衮死磕的时候,西班牙出动五万大军,仍然可能占领明帝国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掠夺最为赋予的江南地区。

    既不愿意搬家,又错过了天赐良机,腓力四世再不发一笔横财的话,他所掌控的西班牙帝国继续在欧洲混战十年,衰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格拉斯伯格”金矿对这位国王来说,不啻于救命稻草的作用,是给帝国续命的根本所在,每年挖出五十吨黄金便足以解决眼下火烧眉毛的财政难题了。

    对穿越者来说什么最重要?

    科技产品?

    历史人物?

    风土人情?

    都不是!

    只要记住全球十大金矿和本土的十大金矿,穿到二十世纪之前的任何朝代都会过上豪奢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