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4 / 8)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7201 字 3天前

在于:第一个,安稳、非安稳;第二个,过失、非过失。娑婆世界的快乐都是有过失的,你享受到快乐,就要付出三恶道的代价。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不安稳的,随时变化。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起一种出离的决心。

    举一个例子,佛陀讲一个譬喻说,这个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狮子是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的骨头就卡在它的牙齿上面。这个狮子就不自在了,就跑到河边去,向一只白鹤求救,他说白鹤,你可不可以把我牙齿里面的骨头挑出来,我对你有重重的赏赐。白鹤说可以,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这个狮子就把嘴巴张的老大,打开以后,白鹤的嘴巴就头一伸进去,三两下就把骨头给挑出来了。挑出来以后,狮子就很满意了,就屁股拍拍想走了。

    白鹤说且慢,你刚刚说我把你的骨头挑出来,你说要赏赐我的。狮子说欸,我已经赏赐给你了。白鹤说你什么时候赏赐给我呢?它说,所有人进入我狮子的嘴巴里面,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出来;我让你活着出来已经是对你赏赐了,这个是最大的赏赐。白鹤说哦,说的有道理,就飞走了。

    佛陀的意思狮子就代表生死轮回。就是说在三界得果报,你不要求荣华富贵;古人讲一句话说平安就是福,这句话有道理。平平安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你还求什么?你想想看在狮子旁边,你还想求什么,狮子不咬你就很不错了。所以,佛陀意思,当你想到轮回的时候,你必须联想到狮子;就是当你来到三界,你就跟狮子在一起了。所以你跟狮子在一起,那痛苦是应该的,平安是算你运气好。

    我们在思惟轮回的时候,要想到狮子;思惟极乐世界的时候,在《观经》里面,佛陀要我们想到莲花,这种清凉、安稳、快乐。就是我们对于三界的果报跟净土的功德,你要做出一个事先的选择,不能等到临终的时候,再来考虑说我到底是要继续轮回,还是要到净土去?不能这样,你现在每一句佛号要念之前都要想好,这句佛号到底是要导归净土,还是流入娑婆。

    丙二、别明(分二:丁一、轮回真相。丁二、对治方法。)

    好!我们看第二个、别明。那别明当中,当建立一种往生的愿力以后,我们开始要做一种观照了。首先,先找出生命的盲点,就是我们要理观,到底理观所对治的是什么?这第一个,轮回真相。第二个、生起正确的理观。

    丁一、轮回真相

    ◎十二因缘

    我们看轮回的真相。佛法把轮回分成十二个过程,就是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这三个因果,它是有互通关系;就像昨天你做了什么,一定影响到今天的你,今天的你当然影响到明天的你。它是一种水流的思想,上游的水一定影响到中游,一定影响到下游。我们把生命分成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有两支——无明跟行。

    一、无明

    我们先看过去的无明,这是生命的第一个原点。我们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无明为过去烦恼之总称,体即是痴,迷暗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无明是所有烦恼的总称。这个无明指的是根本无明,是所有烦恼里面最细的一种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怎么来的呢?按照《楞严经》的说法,是从一种真如寂静的心中,一念妄动,它是动态的。本来我们的心是静态,是不生不灭的;但是无始劫来一念妄动以后,我们的生命就再也静不下来了,心就像水流一样到处动。但是它这个动是有轨迹的,因为我们受着环境的熏习,每一个人流动的方向不同。大方向——财色名三关,有些人往财富的方向动,他执著的是财富、有些人是名声、有些人是情感等等。

    它的体性就是愚痴,以迷暗为性。这种无明就是一种盲目的追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