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锚点(2 / 3)

    李靖对陈远的迅速进入状态似乎颇为满意,他微微颔首,对林璇示意了一下。林璇立刻会意,走到一侧的控制台前操作起来。很快,几面较小的全息屏幕在陈远面前亮起,上面流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文献摘录以及能量波形图。

    “你的首要任务,陈博士,是成为我们与‘未知’之间的‘逻辑锚点’。”林璇解释道,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调出陈远之前发现的那份羊皮卷文献和他的手绘星图,“理事会掌握大量关于本方宇宙‘天道’运行、灵气流转乃至诸神谱系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体系源于自身体验与传承,带有强烈的‘内部视角’。而你对西方神话体系的学术研究,以及最重要的——你未经修炼的、纯粹的现代科学逻辑思维,能提供一种至关重要的‘外部视角’和‘解构工具’。”

    她将羊皮卷上关于“Aether”和“衰竭”的描述高亮显示。“我们需要你,用历史学者和比较神话学的方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物理学模型,来帮助我们深度解构‘万神殿联盟’。”

    “解构?”陈远若有所思。

    “是的,”李靖接口,声音沉稳如山岳,“比如,宙斯的‘雷霆’权柄,在我们看来,或许可以类比为一种对高能等离子体的特定规则操控。他的力量强大,但是否受限于某些物理常数?比如,需要足够的大气电荷?在真空中威力是否会骤减?阿波罗的‘预言’能力,是基于对概率云的干涉,还是对时间线的有限窥探?其反噬机制是什么?赫拉强烈的嫉妒和报复心,是单纯的性格缺陷,还是其‘婚姻与家庭’神格在信仰毒性影响下产生的规则性扭曲?”

    李靖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陈远耳目一新。他将原本属于神话范畴的概念,用近乎科学探究的方式拆解开来,寻找其内在的逻辑链条和潜在弱点。

    “我……我尝试一下。”陈远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那些闪烁的数据,“从现有文献和推演结果看,对方神只的力量高度依赖‘信仰’这种外部能源,并且被其‘神职’(规则)严格限定。这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专用设备,在特定领域效率极高,但缺乏通用性和 adaptability(适应性)。一旦环境变化,或者能源(信仰)供应出现问题,其僵化的规则本身就可能成为枷锁。”

    他走到一块屏幕前,调出关于奥丁的文献:“比如奥丁,他是战争、诗歌、死亡和智慧之神。在北欧神话体系里,为了获取智慧,他不惜牺牲一只眼睛,倒吊在世界树上九天九夜。这体现了一种‘等价交换’的规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力量提升或施展,往往需要付出某种‘代价’?这种代价是否可以干扰或利用?”

    林璇飞快地记录着,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很好的切入点。‘代价’……这或许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李靖也点了点头:“继续。将你的学术知识,与推演系统提供的能量模型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关于‘万神殿联盟’的行为预测模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陈远完全沉浸在了这种前所未有的跨界研究之中。他不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一名站在文明前沿的“情报分析师”。他将希腊神话中诸神为了信仰和贡品展现出的狭隘、北欧神话中诸神对“诸神黄昏”这一宿命的无力感,以及埃及神话中太阳神拉需要不断对抗混沌蛇阿波菲斯以维持世界等元素,一一提取出来,与理事会观测到的能量衰竭、信仰毒性等现象相互印证。

    他发现,对方神系普遍存在几个共性:对外部能量的重度依赖、自身规则(神职)的僵化束缚、以及受限于某种宏观的“命运”或“预言”。这与东方修行理念中“我命在我不在天”、“炼化自身,沟通天地”的内求之路,形成了根本性的对立。

    就在陈远和林璇初步构建起几个核心神只的初步行为模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