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 章 欣欣向荣(1 / 2)

    “新变化?啥变化?”张勇好奇地问。

    方毅沉吟了一下,说:“我考虑,用这次南下赚的一点钱,把商场内部重新装修一下,灯光弄亮堂点,柜台布局调整得更合理,再引进一些南方的新式商品,提升一下档次,另外,服装厂那边,也可以考虑引进一些新设备,增加点花色品种。”

    他没有透露具体的资金数额,但“赚了一点钱”的说法,还是让张勇和王桂兰露出了羡慕和好奇的神色。

    王海在一旁欲言又止,被方毅用眼神制止了。

    方毅知道,巨额资金的存在,就像一颗深水炸弹,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现有的平衡和情谊。

    他必须谨慎规划,让这笔钱发挥最大的正面作用,而不是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假钞案像一根刺,依然扎在他的心头。

    商场经过方毅的精心规划和稳步投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崭新的环境固然吸引人,但真正在县城里掀起波澜的,是方毅从南方带回来的那些“稀罕物”。

    商场专门开辟的“新产品展示柜”前,几乎从早到晚都围满了好奇的顾客。

    尤其是那些闪烁着数字的电子表和功能新奇的计算器,成了绝对的明星。

    “哎哟,这表上没有针!就几个数字跳跳跳的,咋看时间啊?”

    一位大爷扶着老花镜,凑得很近。

    “叔,这叫电子表,你看,这是小时,这是分钟,准得很,不用上弦!”售货员小孙热情地演示着,按了一下按钮,表盘甚至亮起微弱的背光,引来一片惊叹。

    “这玩意儿好!给我孙子买一个,上学看时间方便!”另一个大妈显然动了心。

    计算器柜台同样热闹,几个穿着中山装,像是单位会计模样的人,拿着小本本,反复测试着计算器的功能。

    “归零、累加、百分率……确实比算盘快多了,而且不容易错。”其中一位低声对同伴说,“咱们单位是不是也该申请配两台?”

    方毅并没有急于求成大量铺货,而是采取了限量预售和接受单位订购的方式。

    这既制造了稀缺感,也避免了资金过度占用。

    他仔细观察着顾客的反应,发现年轻人和有公职的人接受度最高,而年纪大的则更多是看热闹。

    他指示售货员,对不同的顾客群体采用不同的介绍策略,比如对年轻人强调“时髦”、“新潮”,对单位采购员则强调“高效”、“精确”。

    这种精准的营销策略,使得这些价格不菲的电子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虽然销量不算巨大,但利润可观,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升了商场“时尚”、“先进”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服装厂在王梅的主持和方毅的资金支持下,也迎来了质的飞跃。

    新购置的电动裁剪机效率惊人,以前老师傅手工裁剪一摞布料要半天,现在机器“嗡嗡”几下就完成,且精度更高。

    更重要的是,方毅投入重金引进了一批进口的高支棉面料和新型的涤纶混纺面料。

    这些面料手感爽滑、色泽饱满、不易起皱,与本地常见的粗布、的确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