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县城的第二天,方毅就立刻行动起来。
他让王海通过以前的关系,寻找县建筑公司或者市政工程队退休的,技术过硬,为人正派的老师傅。
同时,他也开始留意县城里那些可能需要小型建筑或维修服务的单位信息。
王海那边很快有了回音。
他找到了两位刚退休不久的老师傅,一位姓李,擅长瓦工和抹灰,一位姓孙,懂点简单的木工和看图纸。
两位老师傅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听说有地方请他们去指导,工钱给得也合适,便都答应下来。
另一边,范刚在小河村也雷厉风行。
他严格按照方毅“年轻、肯干、听话”的要求,从报名的几十号人里,初步筛选出了十五个他认为最合适的青壮劳力。
名单送到方毅这里,方毅基本认可,只让范刚再考察一下这些人的家庭情况和口碑。
人员初步确定,技术指导也已到位,接下来就是寻找第一个项目,用来练手和树立信誉。
方毅没有好高骛远,他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些非常小的项目上。
最终,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县供销社下属的一个偏远乡镇分销店。
那个分销店的屋顶年久失修,每到下雨就漏得厉害,店里上报了几次,但因为维修预算少,地方又偏,一直没人愿意去修。
方毅亲自去看了现场,就是简单的瓦片破损和局部椽子糟朽。
他估算了一下材料和人工,报了一个极低的价格,几乎没什么利润,唯一的要求就是材料由他们自行采购,供销社验收合格后立即结算工钱。
分销店的主任正为此事头疼,见有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价格还这么低,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拿到这个小小的维修合同,方毅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立刻通知范刚,让他带着挑选出来的十五个人,以及李、孙两位老师傅,准备开工!
开工前一天,方毅特意回了趟小河村,在打谷场上召开了工程队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十五个队员站得笔直,脸上带着兴奋,紧张和些许茫然。
两位老师傅站在一旁,神情严肃。
方毅没有讲太多大道理,他只说了三件事:
“第一,一定要注意安全,上了工地,一切都听李师傅和孙师傅的指挥,谁要是逞强蛮干,出了事,自己负责,工程队也绝不姑息!”
“第二,质量,咱们干的是手艺活,更是良心活,供销社信任咱们,把活交给咱们,咱们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每一片瓦,每一根钉,都要做到最好,谁干的活出了问题,谁负责返工,扣工钱。”
“第三,纪律,工程是有进度要求的,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家要按时上工,不得偷懒,工具材料,爱护保管,不准跟主家发生任何冲突,一切行动听指挥,范刚是队长,他的话,就是命令。”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师傅也简单讲了几句,主要是些安全注意事项和基本的操作规范。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