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摆起了小摊,卖的都是巷里人手工做的小玩意儿 —— 张婶缝的银杏叶挂件,李爷爷写的书法书签,孩子们做的银杏叶标本…… 这些小玩意儿很受欢迎,游客们争相购买,有的还特意多买几个,想送给朋友。
李爷爷也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摆了张桌子,教游客写毛笔字。每天都有很多人围着他,有的是小朋友,有的是年轻人,还有的是退休的老人。李爷爷耐心地教他们握笔、运笔,偶尔还会给他们讲银杏巷的故事,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林夕也没闲着,每天都会背着画架在巷里写生,收集创作素材。有时候会遇到游客认出她,过来跟她合影、聊天,她都会热情地回应,跟他们分享银杏巷的故事。
这天下午,林夕正在巷口写生,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之前在美术馆采访她的市电视台记者。记者看到她,连忙走过来,笑着说:“林小姐,又见面了。我们今天是来拍银杏巷的专题报道,想跟您再聊一聊。”
林夕点点头,放下画笔:“好啊,您想问什么?”
“我们听说最近有很多游客来银杏巷,想了解一下您觉得,银杏巷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 记者问。
林夕看向巷里的景象 —— 游客们在老槐树下拍照,孩子们在巷口跟雪团玩耍,张婶正在给游客推荐巷里的美食,李爷爷在教游客写毛笔字…… 她笑着说:“我觉得,银杏巷吸引大家的,是这里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邻里之间的温暖和关怀。你可以坐在老槐树下喝杯热豆浆,跟邻居聊聊天,也可以跟孩子们一起捡银杏叶,体验最简单的快乐。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记者点点头,又问:“那您对银杏巷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吗?”
“我希望银杏巷能一直保持这份温暖和宁静,” 林夕认真地说,“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生活,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采访结束后,记者跟林夕道别,说会尽快把专题报道做出来,让更多人知道银杏巷。林夕看着记者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期待 —— 她相信,银杏巷的故事,会被更多人听见。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年底。银杏巷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准备年货。张婶家的院子里晒满了腊肉和香肠,陈老板的杂货店里摆满了春联和福字,李爷爷家的窗台上挂着他自己写的灯笼,孩子们在巷里跑来跑去,手里拿着刚买的鞭炮,脸上满是期待。
林夕和晨光也在忙着准备年货。他们给张婶、李爷爷、陈老板还有巷里的其他邻居都买了礼物,还特意给雪团买了一件红色的小棉袄,准备让它过年的时候穿。
除夕那天,林夕和晨光一起去张婶家吃年夜饭。张婶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有糖醋排骨、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 都是林夕爱吃的。李爷爷和陈老板也来了,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其乐融融。
饭后,大家一起去巷口放烟花。当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邻居们也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林夕靠在晨光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幸福 —— 她知道,自己已经把银杏巷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巷里的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大年初一的早上,林夕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她打开门,看到张婶手里拿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笑着说:“小夕,新年快乐!这是我早上刚煮的饺子,快趁热吃。”
林夕接过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