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十六章 朕便不信了(两更合一更)(3 / 6)

在中书办几件得意事!”

    章越在朝中影响力确实大,除了似蔡京、蔡卞、徐禧、吕升卿、沈括都出自章越的幕中,还有章楶,章直,章衡等亲族及黄履,文及甫,吕公著等姻族,以及许将,曾布,韩忠彦等盟友。

    所以他才有底气,敢不听自己的话。

    眼见官家最后说了心底话,曹太后道:“官家明白就好。”

    到了殿中,这时候内侍给他递来了文书。

    这文书是二人所送,一个是吕惠卿,一个是种谔。

    原来官家就泾原路筑城之事询问二人,吕惠卿,种谔都不约而同地反对。

    吕惠卿认为泾原路乃西夏腹心之地所在,在此城之必败。他再次主张在鄜延路厉兵秣马,一旦西夏有事,以此出兵攻夏。

    而种谔则是主张攻取横山,他认为从横山出兵,尽管有旱海阻隔,但只要占据了银盐数州,就占据了有利优势。

    到时候反过来西夏是要渡过旱海进攻宋朝,而不是宋朝渡过旱海进攻西夏。

    官家找王珪,元绛二人商量。

    王珪为官四十年于内外典制,对于兵事不甚擅长,但官家又不愿与枢密院商量,冯京他们的态度就是官家别问,问就是不行。所以官家只好与王珪,元绛言语。

    王珪道:“陛下,张璪是贤臣,陛下以为不贤,是因为听信谗言的缘故。臣恐怕朝野间的贤才不得而进。”

    “臣身为宰相,三度荐张璪为翰林学士,但陛下却三荐三不用之。臣荐人失察,是为失职,恳请罢之。”

    官家讶然,没料到王珪先将自己一军。

    为何王珪三荐张璪,而朕不用,朕还不一清二楚,张璪送给了王珪多少金银财宝,以为朕不知道吗?

    官家这段时日用王珪,元绛为宰相,没有韩绛,章越二人肘制,事事政由己出,办事好不快意。

    但没有料到王珪居然也搞这一套。

    元绛依附王珪道:“陛下,张璪确实贤亮,臣亦以为可以用。”

    官家闻言打落了牙齿往肚里吞,对王珪道:“宰相当如是也,朕姑且试卿,卿德如此,朕当无此虑。”

    王珪大喜。

    王珪,元绛二人这么一搞,官家也没心情与他们商量。

    官家看向陕西地图心想,没有章越和枢密院在旁参谋,朕一样可打得此战。

    朕便不信了。

    ……

    岁末了。

    章越在府告疾月余。

    朝中确实不少大事,张璪出任翰林学士之事,确实令章越感受到初春寒意。

    张璪当初是他罢出京去的,王珪,元绛推举张璪为四入头,也是多一个自己潜在的敌手。

    当然自己在中书时候肯定是能反对的,但谁叫自己离开了呢?

    果然还是那句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