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战凉州(3 / 6)

人运粮,此外难复加。放回民役,还须有援卒。再算上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援卒之费。”

    赵济之言在场武将有些打起了呵欠,觉得非常无聊。

    但蔡卞却知是真知灼见,对很多人来说,上一次两路伐党项,败了也就败了。譬如旧党认为就不该发动战争,新党总结经验认为明明正面战场都打赢了,只是最后后勤乏力才输了,此非战之罪。

    而沈括也一直在检讨,并更深入总结经验。

    为什么后勤不足?大军的补给线应该在几日之内。

    沈括计算出,若按照极限三人负粮支援一名士卒而计算,补给线要在十六日以内。

    按照大军行进一日三十里计算,四百五十里为宋军出击的极限。

    若算上打城五日而计,最多只有三百里。

    沈括最后总结出十万大军出征,其中三万人是辎重部队,真正战兵只有六七万,就要三十万民役保证后勤,正常情况下朝廷是无力承担的。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必须因粮于敌。

    当然沈括这份上疏建议,蔡卞也在章越那边看到了。不过沈括的‘因粮于敌’的解决办法,被章越改作了‘浅攻进筑’。

    既是浅攻进筑,似种谔,徐禧那般主张一口气突进上百里筑城不可取,但几里一城十几里一城又太浪费人力物力了。

    同时章越非常赞赏沈括这份刨根问底的精神,赞许为‘实事求是’,‘惟精’之法。

    赵济道:“兰州至凉州五百里。这一次兰州出动大军十五万,民役三十万,因采用了黄河和庄浪河水运之法,大大省却了民役之力。”

    “兼之大量从民间征发骡马车辆,驼能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故以两名民役负当一名士卒不仅绰绰有余,还运来了八牛弩和行炮车。”

    “但民役滞留在此,所耗军粮无数,下官已是早已遣了湟州民役返回去,却不见兰州,熙州,河州民役遣归。”

    沈括的办法,就是三个人上路,吃了一个人背负的粮草,就立即让那个人回去,但民役在生界返回是很危险的,必须用援军护卫。

    兰州方面欠缺这些考量,赵济见除了大军外,大量民役都囤积在兰州城下,这无疑会加重粮草负担,故提出了建议。

    这确实是中路军的失误,蔡卞解释道,这是要在城北修建炮位,同时修建工事,完工之后自会放民役回去。

    但这边赵济还未完,继续道:“下官弹劾熙河路都钤辖王赡,纵兵在凉州城下滥杀无辜,屠戮百姓之罪!”

    赵济说完,王赡便冷笑起来,他左右的将领也是对赵济怒目而视。

    上首的王厚也是头疼,还未攻城便这么多狗屁倒灶之事。

    蔡卞心知肚明,赵济作为新党官员,之前一直受李宪重用,但对作为王安石女婿,又深受章越重用的自己,未必是那么服气。需知对方可是是连富弼都敢弹劾的人。

    ……

    在凉州大营内上演党争一幕时。

    这边仁多崖丁翘首以盼的兴灵二州援兵,却迟迟不至。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