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众望所归(大更)(3 / 10)

轼政治生命的谷底。

    “今欲擢你为翰林学士承旨,可知是何人举荐?”

    苏轼怔了怔。这乃四入头之一,历来是宰辅储备。他大声道:“臣仰赖太皇太后之恩典。”

    “此与老身无关!”太后截断他的话。

    苏轼闻言有些抓瞎,只好道:“或是陛下的恩典。”

    高太后笑道:“亦非官家。”

    苏轼茫然了会,司马光?吕公著?章越?这些故交的面孔在脑中闪过于是道:“也许是大臣的举荐。”

    却听太后又道:“与诸相公亦无干系。“

    苏轼又呆立了半天,心道这莫非是太后点自己。他正色道:“臣虽不肖,但从不向人求官,哀求荣华富贵!”

    高太后道:“卿误会了,老身早就对卿家言语,这是先帝的遗诏。”

    苏轼闻言一愣。铜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恍惚间苏轼仿佛看见了官家坐在此位上,与他商量大事。记得苏轼第一次进京面圣时,批评官家进人太速,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这话犹在耳边。

    高太后道:“先帝在世时,每当用膳时举箸不下时,臣僚们便知道是在看你的文章。”

    “先帝常道苏轼是奇才……”

    苏轼合目泪下。

    高太后徐徐道:“先帝有心重用之,可惜朝论是非多矣,未能如愿便是盍然而逝。”

    “惜乎.“

    说到这里,苏轼已伏地恸哭,积蓄多年的委屈和心酸,突然夺眶而出。帘内传来稚嫩的抽泣声,是新君在陪着他落泪。

    高太后也是陪着苏轼落了几点泪。

    然后高太后赐苏轼坐,并赐茶叶一包道:“你要忠心辅佐幼主,以报答先帝的恩德。”

    “致君尧舜上……此臣心愿!”苏轼闻言连连泪流,“敢不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

    ……

    苏轼红着眼眶离宫后,便对侍从吩咐前往章府。

    苏轼与章越时隔数年再度相见。

    “子瞻!”

    “魏公!

    苏轼章越二人对坐坐下,苏轼是章越好友,又是制举同年,礼数当然不同。

    苏轼谈及殿上高太后对他所言,更是再度落泪,章越也是感触良多。

    章越听说宫里一个故事,苏轼熙宁九年时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有人说苏轼是天上的仙人‘不如归去’,但最后还是不如留在人间。

    官家听了这一句后大是放心对左右道:“苏轼终是爱君。”

    这样的段子还是很多的。

    大意是我本可置身事外,但还是留下来忠心侍君。

    高太后此举也是高超的政治手段。

    苏轼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