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清查行动中的亮眼表现(1 / 3)

肖镇创立的“创新投资基金会”早已完成歷史使命,解散多年。

肖镇深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对於已移交出去的民品业务主体——復兴投资集团,他並未过多干预。

规矩就是规矩,手伸得太长,难免惹人非议。

然而,这场席捲全国的“三角债”集中清理风暴,却意外地將肖镇一手创办的几所大学校办企业,以及復兴投资集团推到了聚光灯下,展现出令人侧目的財务健康度。

这几乎是肖系企业的一贯作风:当911所直属企业率先尝试某项管理创新或业务模式,不出半年,京城理工大学的京西集团、金陵航空航天大学的卉投资集团、华南理工大学的宝安投资集团、春城理工大学的春城宏漆太空飞行器集团、西北理工大学的西北新材等,必定会派出考察团,有样学样,迅速跟进落地。

这次清理“三角债”也不例外。

肖镇其人,在圈內是出了名的“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真金白银的保障,绝不肯轻易发货或开展业务。

他一手带出来的关联企业,自然也沾染了这股“务实到近乎苛刻”的风气。

自创新投资基金解散后,肖镇的直接管理范围主要聚焦在国防领域的保利投资集团,以及全国范围內的国防科工系统企业。

在他的体系內,三角债问题本身並不算严重,更多体现为帐期长短的博弈。

对於那些经营不善、管理团队不作为、接不到系统內订单的企业,肖镇的態度异常鲜明:允许市场优胜劣汰,被实力更强的同行兼併重组,纯属咎由自取。

经过几年对全国三线厂和国防研发生產单位的整合、消化,最终有近23%的企业因无法適应这种高效、严苛的竞爭环境而被淘汰。

肖镇的管理风格带著一种近乎冷酷的效率。

他治下的国防企业,绝非东北某些民品企业破產后、管理层还能轻鬆调岗、异地做官那般“宽鬆”。

这里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领域,拥有独立且强大的审计监察体系。

每一次企业清算或兼併,伴隨的都是对管理团队及其关联方的严格盘查和审计。

几年下来,因贪腐瀆职、侵吞国有资產而被送上法庭、接受法律严惩,甚至被发配去艰苦地区进行劳动改造的干部,不在少数。

在这次全国性的“三角债”清理行动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正是脱胎於原创新基金的三大集团:復兴(民品)、兴业(金融)、保利(国防),其次便是那几家依託顶尖国防理工科大学的校办企业。它们的优势显而易见:

资金雄厚,信誉卓著: 合作方若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或可靠信用,休想从这些企业拿到订单或服务。

制度严明,监管到位:尤其是其近乎严苛的財务审计制度和风控体系,合规部、审计部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紧盯著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可以说,这些企业的財务规范程度,早已达到甚至超越了境外成熟上市公司的水准。

国防科工委(科工委)近年来一直在全系统强力推行財务合规化建设,但国家体量庞大,科工委直属的企事业单位数量眾多,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即便如此,此次清理行动中,科工委系统內暴露出的三角债问题总额也仅有28亿元,且多为尚在合同约定帐期內的“远期应收款”。

当肖镇带著这份数据前往中枢匯报时,其管理成效之显著,令在座的领导们深感震动。

匯报次日,肖镇又拿出了一份厚厚的《企业合规经营规范》草案,为相关部委的官员和专家进行讲解。

他的老丈人,精通经济和財政的李老,在翻阅后不禁惊嘆:“这……这不就是融合了国际顶尖上市公司合规精髓的综合版吗”

肖镇坦然承认,这份规范正是復兴、兴业、保利三大集团斥巨资聘请国际顶尖会计师事务所和諮询机构,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量身定製出的合规体系核心。

其中包含了组织架构、企业制度、员工手册等一系列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文件。

“与国际接轨,学费是必要的。”肖镇直言不讳,“仅这三家集团,为期两年的辅导整改,就支付了近1200万美元的諮询费用。”

他同时匯报,科工委旗下其他行业龙头集团,也正在由“创新企业諮询公司”辅导,进行类似的全面整改,目標是在1988年国庆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