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肖区长最后的万盛时光(2 / 3)

合同才走。

铭萌早已醒来,正默默为自己八叔整理著行李。“都收拾好了,就几件换洗衣物和那些工作笔记。“她轻声说,声音里带著不舍,“市里不是说派车来接吗怎么这么早就要走“

肖承功转过身,看著大侄女眼下的青黑,知道她昨晚也没睡好。“我想早点走,免得惊动大家。“他嘆了口气,“这三年,万盛的父老乡亲待我们如亲人,我怕...“

“怕大家来送你“铭萌瞭然地笑了,“么爸为万盛做了这么多,大家怎么可能不来“

肖承功摇摇头,拿起桌上的公文包,里面装著他这三年来的工作笔记和未完成的项目规划。“走吧,趁天还没大亮。“

两人轻手轻脚地出了门,却发现司机小张已经等在楼下,身旁还站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建国。

“肖区长,您这是要偷偷溜走啊“杨建国半开玩笑地说,眼睛却有些发红。

肖承功愣了一下,隨即苦笑:“老杨,你这是...“

“我昨晚就猜您会这样。“杨建国上前一步,接过肖承功手中的行李,“但您太小看咱们万盛人民了。“

当他们乘车驶出政府大院时,肖承功惊讶地发现,街道两旁已经站满了人。

有卖早餐的小贩,有晨练的老人,有背著书包的学生,甚至还有抱著孩子的妇女。

他们安静地站在那里,没有人说话,只是默默地注视著这辆缓缓驶过的黑色轿车。

“这...这是怎么回事“肖承功摇下车窗,清晨微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大家听说您今天要走,自发来送行的。“杨建国声音有些哽咽,“从政府大院到高速路口,五公里的路,都站满了人。“

肖承功感到喉咙发紧。车子驶过万盛广场时,他看到了更多熟悉的面孔——水泥厂的工人们穿著整齐的工装,药厂的科研人员举著自製的横幅,农民代表们手里提著自家种的蔬菜水果...

“停车。“肖承功突然说。

车子刚停下,人群就涌了上来。最先跑过来的是石林景区的工作人员小李,他手里捧著一大束野。“肖区长,这是我们景区里采的,您带著,到了市里也能闻到咱万盛的香味!“

接著是能源公司的老赵,他粗糙的大手里攥著一个手工雕刻的木牌:“这是我用黑山谷的木头刻的,上面是咱们十二座水电站的分布图。您要常回来看看啊!“

一位白髮苍苍的老奶奶挤到车前,颤巍巍地递上一双布鞋:“肖区长,这是我纳的千层底,穿著走路稳当。你在市里走的路还长著呢...“

肖承功接过这些朴实的礼物,眼眶发热。他走下车,站在人群中,看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他亲自走访过的贫困户,有他深夜探望过的受伤工人,有他资助上学的山区孩子...

“乡亲们...“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肖区长,没有您,我家那小子哪能上大学啊!“人群中有人喊道。

“您给咱们修的水电站,让咱村里第一次有了电灯!“

“药厂收购我家种的药材,今年盖了新房子!“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肖承功感到心臟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回——

1993年刚上任时,万盛还是个基础设施落后、產业单一的典型资源枯竭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区县。他带著团队走遍了全区每一个乡镇,鞋磨破了好几双。记得在青龙乡考察时,看到孩子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他当场拍板要重建校舍。三个月后,当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时,老校长拉著他的手泣不成声。

然后是500万吨高標號水泥厂的建设。为了爭取项目,他连续半个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亲自跑审批、协调用地。

项目落地那天,他累得在办公室沙发上睡著了,醒来发现身上盖著工作人员悄悄给他披上的外套。

最难忘的是推广“公司加农户“模式时遇到的阻力。许多农民不理解、不信任,他就不厌其烦地召开村民大会,一家一户地做工作。

记得在黑山镇,一位老大爷指著他的鼻子骂他是“骗子“,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请老人家去已经合作的农户家实地考察。

三个月后,那位大爷成了合作社的积极分子,家里收入翻了两番。

“肖区长,给我们说几句吧!“人群中的呼声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