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是副市长的震怒。
“无组织无纪律!“副市长拍著桌子,“上级等著听匯报,你倒好,带著人跑没影了!“
肖承功站得笔直:“领导,我请求先匯报调研成果,再接受批评。“
他打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著各种数据和手绘地图:“库区移民主要顾虑有三点——生计问题、文化断层和补偿標准。我建议採取五个一工作法...“
两小时后,副市长的脸色缓和下来:“小肖啊,你確实下了功夫。但时间不等人,六月底前必须完成一期移民方案。“
“我明白。“肖承功点头,“但移民工作既要算经济帐,更要算人心帐。强推快赶容易出问题。“
“你呀...“副市长摇头,却露出欣赏的目光,“去吧,需要协调的部门直接找我。“
接下来的日子,移民局临时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
肖承功和同事们根据调研情况,將库区划分为十二个片区,每个片区制定个性化安置方案。
渔民集中的地方配套建设水產市场;有传统手艺的村落整体搬迁后规划手工艺街区;对故土情结特別重的老人,则承诺在新村修建“乡愁纪念馆“...
6月15日凌晨四点,当《渝州市三峡移民安置总体规划》最后一页定稿时,办公室突然传来欢呼声。小周举著收音机衝进来:“批了!直辖市正式获批了!“
所有人愣了一秒,隨即爆发出更大欢呼。肖承功走到窗前,东方已现鱼肚白。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醒来,而他们,正站在歷史的转折点上。
“抓紧时间休息。“他转身对团队说,“天亮后,真正的硬仗才开始。“
眾人陆续离开后,肖承功独自留在办公室,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当肖镇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时,这个在群眾面前从不示弱的汉子突然哽咽了:“爸,我怕做不好...“
“记住,儿子。“肖镇的声音沉稳有力,“真正的共產党人,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群眾,而是走在群眾前面,扛著红旗领著路。“
掛掉电话,肖承功翻开工作日誌,在新的一页写下:“1996年6月15日,晴。今天,我和我的城市一起重生。“
窗外,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奔流不息的长江上。那江水,见证过多少兴衰更替,如今又將见证一场百万移民的大迁徙,见证一个年轻干部与一座年轻城市的共同成长。
六月的太阳毒辣辣地掛在头顶,肖承功的衬衫后背已经湿透。他站在云阳县高阳镇的临时安置点,看著眼前爭吵的人群,眉头紧锁。
“凭什么让我们去湖北我祖祖辈辈都是渝州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挥舞著移民安置通知书,声音嘶哑。
“就是!去了外地谁认得我们孩子上学怎么办“抱著婴儿的妇女红著眼眶附和。
这是肖承功调研的第七个安置点,也是矛盾最突出的异地安置区。按照规划,高阳镇將有三千多居民迁往湖北荆州的新农村。
“乡亲们,听我说。“肖承功站上临时搭建的木台,接过喇叭,“我知道大家有顾虑,我今天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人群安静了些,但眼神依然充满怀疑。
“先说说补偿標准。“肖承功翻开隨身携带的文件,“异地安置户除正常补偿外,每人额外增加五千元安家费,孩子转学由教育局专人对接...“
“钱能买来家乡吗“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质问。说话的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我在镇上中学教书十年了,去了湖北还能当老师吗“
肖承功记下这个问题:“您贵姓“
“免贵姓李,李明。“年轻人有些意外於肖承功的认真態度。
“李老师,教育局正在与湖北方面协商教师资格互认。“肖承功示意秘书记录,“我向您保证,最迟下周一给您明確答覆。“
这个具体的承诺让气氛缓和了些。肖承功趁机邀请几位代表到临时办公室详谈。
办公室里,风扇吱呀呀地转著,却驱不散夏日的闷热。肖承功给每人倒了杯凉茶,然后拿出笔记本:“一个一个说,我记下来。“
“肖局长,不是我们不配合。“六十多岁的王婆婆抹著眼泪,“我老伴儿埋在后山,这一走,清明谁给他上坟啊“
肖承功笔尖一顿:“王婆婆,我们正在规划乡愁记忆馆,可以保存老照片、家谱,甚至迁坟...“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