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叔侄双城记(2 / 3)

> 他拒绝了矿上安排的会议室,就在井口旁的简易工棚里,召集隨行人员、矿领导和几名工人代表开现场会。

“老虎台矿是辽省的骨干矿井,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肖承功语气严肃,“刚才下井,总体情况还行,但细节问题不少。

马矿长,三天內把今天发现的问题隱患清单和整改方案报上来,省安监局会跟进督查。”

“是!省长!”老马站得笔直。

“另外,”肖承功放缓语气,“刚才几位工人师傅反映的尘肺病防治、部分老旧设备更新、家属区供暖管道老化问题,我都记下了。

省工信厅、卫健委、住建厅组成联合工作组,下周进驻抚顺,专门协调解决矿区民生保障和產业升级转型问题。

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易,但工人的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必须走在前面!”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工人代表的脸上露出了实实在在的期盼。

宝安特区,宝马研发生產基地,总装车间

巨大的现代化厂房里,空气瀰漫著机油、新皮革和金属的气息。

流水线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缓缓移动,车架、发动机、內饰、轮胎……被精確地组装在一起,逐渐显露出豪华轿车的轮廓。

肖铭翰穿著与其他工人別无二致的深蓝色工装,头髮塞在帽子里,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正半跪在一辆即將下线的7系轿车底盘旁,巨大的扭力扳手在他手中发出沉闷的“咔噠”声。

“左后悬掛主螺栓,標准扭矩185牛米,正负5!”底盘二组的组长张师傅,一个五十多岁、手指关节粗大、眼神锐利的老工人,抱著手臂站在一旁,声音洪亮地报著参数,“手腕要稳,吃住劲儿,听见那一声『咔』才算合格!別跟没吃饱饭似的!”

肖铭翰深吸一口气,调整姿势,手臂肌肉绷紧,再次发力。扳手发出令人满意的清脆“咔噠”声。

“嗯,这遍还行。”张师傅点点头,语气依旧没什么温度,“记住感觉!流水线上,一个螺栓拧不好,轻则异响返工,重则出大事!你这种细皮嫩肉的,能行”

肖铭翰抹了把汗,咧嘴一笑:“张师傅,您多骂几句,我学得快。”他这半个月,从最基础的拧螺栓、装卡扣开始,跟著张师傅摸遍了底盘组每一个工位。

手掌磨出了水泡,工装上沾满了洗不掉的油污,但他眼神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午休的汽笛声响起。工人们涌向食堂。肖铭翰没急著走,他蹲在刚组装好的底盘旁,手指拂过复杂的后桥结构和空气悬掛气囊,眉头微蹙。

“看什么呢”张师傅端著两个搪瓷饭盆走过来,递给他一个,“赶紧吃饭!下午电机组那边借调你去帮忙,他们搞那个新混动平台的电机耦合,卡壳了。”

“谢谢张师傅。”肖铭翰接过饭盆,指著底盘后部一个连接点,“您看这个电控减震器的线束固定卡扣,位置是不是离排气管太近了长时间高温烘烤,线束外皮老化会不会有隱患”

张师傅凑近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比划了一下距离,眼神变了变:“嘿!你小子……眼睛够毒啊!这位置是有点悬乎,以前老型號没这问题,这是新平台改布局留下的死角!我得跟工艺科反应一下!”

下午,肖铭翰被借调到电机研发实验室。这里的气氛与嘈杂的车间截然不同,安静得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蜂鸣和工程师们低声討论的声音。空气中飘散著绝缘漆和臭氧的味道。

巨大的试验台上,一台结构精密的扁线油冷电机正在高速运转,连接著复杂的测试设备。

几位头髮白的专家和年轻的华人工程师围在监控屏幕前,屏幕上跳动著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几个关键参数標红闪烁。

“肖先生,您来得正好。”项目负责人,一位姓刘的博士,看到肖铭翰仿佛看到了救星,“新设计的冷却油路在峰值功率下温升还是压不住!已经优化了三次结构,效果都不理想。按这个温升,电机寿命和稳定性都达不到设计要求。”

肖铭翰凑到屏幕前,快速瀏览著实时数据和结构图纸。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拿起旁边拆解开的电机转子,手指仔细感受著绕组端部的扁铜线排列和绝缘处理工艺,又查看了冷却油道的铸造模型。

“刘博,冷却油道的设计本身没问题,问题可能出在热传导的路径上。”肖铭翰指著绕组端部,“扁线电机端部绕组是发热大户,但我们现在的主要冷却路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