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不但要仿制,还要新研(4k)(2 / 4)

p;  “可是我记得当年我们去拜访高振东委员的时候,他也提过,发动机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有装机对象,也可以发展的嘛。”提建议的同志道。

    王总拿着手上的笔记本在他头上拍了一下:“你当我不知道?可是发动机本身的立项也是下不来的,还是缺钱啊。不过我们可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发动机,没准有些小技巧小窍门,也能用到我们的R-13发动机二期改进上。”

    不管仿不仿,先动皮尺总没错。

    正在这时,有同志笑着进来道:“王总,分去大三线黔阳的黔航发的同志们,回娘家探亲咯。”

    “啊?真的?太好了。走走走,我们好好招待招待,黔山那边的条件可比我们艰苦得多,回娘家高低得给他们补补。”

    黔山条件不好,这是客观事实,不过这次黔航发的同志回娘家,可不是奔着补身体来的,而是补脑子。

    小型涡喷发动机的仿制,他们得回娘家取取经。

    ——

    既然黔航发的同志都到了东北航发所,自然,比他们后出发没多久的黔飞厂的同志,也紧赶慢赶的,前后脚赶到了高振东这里。

    高振东刚放下电话,防工委通知他搞卫星的同志即将抵达,要他留下后面几天的时间以备会面,三分厂内保的同志就通知他,黔飞厂的同志们到了。

    他们带来的大口袋已经被内保的同志接了过去,谈工作带着这堆玩意儿总不是个事儿。不过高振东甚至能闻到同志们身上的折耳根味道,感觉倍儿亲切。没办法,这东西特征太明显了,刚刚放下,一时之间还散不掉。

    “同志们,坐坐坐!”高振东很是热情,然后看见来的同志的脸,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同志,我们是不是见过?”有几个人看着面熟。

    来人笑道:“对,高总工,我姓简,简单的简。我们还在东北那边的飞机厂设计所时,跟着我们老总一起来拜访过您。”

    搞飞机的和搞导弹的一样,是和高振东打交道最多的防工系统单位,难怪看着眼熟。

    “哈哈,简总好,那还真是有缘了,现在去了三线,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吧?”去三线可不是发配,建设三线的时候,定下的方针是“好人好马上三线”,能去三线的,正常情况下可都是骨干。

    “好人”,是指骨干,“好马”,则是最好的机器设备。

    “不敢当不敢当,高总工,您还是叫我简工就好。这次来啊,就是因为肩膀上担子重了,才不得已来打扰您。”简总谦虚道。

    高振东想了想,自己称呼的那个简称好像是有那么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位同志姓“简”,搁几十年后,谐音梗是要扣钱的,于是打了个折。

    “简总工这就言重了,都是工作嘛。这次是因为仿制无人机的事情来的?”

    其实直到高振东问出这句话,黔飞厂设计所的同志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事情,黔航发的同志受制于纪律,语焉不详。

    简总工的思维转的很快,顺着杆子就上:“对!就是这件事,我们作为新建厂所,很希望能承担相关任务。虽然现在厂子还在建设中,但是我们黔飞设计所是已经可以开展工作了……”

    飞机厂的建设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设计所的条件要求低一些,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