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外源加特林,其射速主要取决于转速和散热,而这两个参数,都是有一定的上限的,要不然6管加特林也不会一般到了6000发/分钟左右就上不去了。
“提高射速?是为了什么?”
“为了提高命中率,弹幕射击直接命中,自然是弹幕越密越好。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路子。”柳教授道。
“原本的6500发/分的速度之下,达不到射击指标要求?”高振东有些奇怪,按说不至于啊。
“没有,能是能的,不过面对超音速导弹的时候,就有些吃力。”柳教授想得挺远。
高振东点点头:“你说的这个,倒也没问题,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十年内,基本上这类导弹的威胁都不大,我倒是觉得可以暂时不考虑这件事情,把指标拔得太高,会影响到你们出成果的速度吧。”花旗佬除了铁炸弹还是铁炸弹。
“嗯,你说得没错,我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顺便研究一下,哪怕作为技术储备也好。”柳教授很清楚,中途改变指标是科研的大忌,特别是提升指标要求,朝三暮四几乎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很反感的情况,所以才说只是作为技术储备。
高振东这才放下心:“如果只是想讨论讨论,顺带研究,倒也还行,不过我觉得这种方案用到近防上面,不大合适啊。”
柳教授的图纸,是把位于炮塔正中,炮轴线穿过炮塔旋转圆心的炮,搞成两门,两门625炮一左一右,位于炮塔两边。
也就是最简单的大力出奇迹方案——堆数量,一门炮射速不够是吧?我上两门!
射速几乎直接翻倍,算是一种常见且易行的性能提升手段。
但是这种手段用在这里的确不是非常合适。
柳教授摸摸脑袋:“真的?这我还真没想到,来来来,指点指点。”
他知道,高振东只要说有问题,那就必定不是无的放矢,这种方式一定有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自己还没考虑到的缺陷。
高振东笑道:“来,柳教授,我们做个小实验。你把双手握在一起,再向前平伸。”
柳教授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而行,双手握在一起,平伸出来,双手握的拳和双肩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高振东伸出手,在他的拳头处轻轻一推。
柳教授吃不住劲,向着自己后方退了两步,但是拳头方向依然指向正前方。
远处的人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两位学校里各自专业的大牛,这是在打架?不像啊。
不过柳教授有些不太明白:“高教授,你这是?”
高振东又道:“现在你把两手分开,与肩同宽,依然向前伸直。”
柳教授这下反应过来了,他又不傻。
他甚至都不用高振东继续推他的手,直接将手虚空一拍:“啊……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如果只有一门炮,那这门炮的后座轴线穿过炮塔的转动中心,在开炮时不会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扰动,而左右布置的炮,就算是开炮再是尽量同步,依然有先后之别,这会造成炮塔在水平方向上的小幅左右摆动?”
不愧是教授,只要一提醒就明白了。白熊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以及其舰载版卡什坦,都有这个毛病,属于是看起来不错,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