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
一条条信息从一个个岗位陆续报出,一切都指向同一个可能。
试验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通知后效采样飞机,起飞!”
命令随着电波飞向了西北的轰炸机基地,那架银光闪闪的轰炸机发动机轰鸣,在跑道上由慢而快的滑行起来,最终在巨大的咆哮声中缓缓离地,飞向更西的地方。
这架轰炸机并不是今天的主角,它负担的,是后效采样任务。
而真正的主角,在同是西北的另外一片土地上,虽然同为西北,但是距离却很远,众所周知,我们说的“附近”,和某些国家说的“附近”在概念上有所不同。
这里是一个火箭发射场,一枚战鼓三号在发射塔边高高矗立,偶尔有一点红棕色的烟雾飘起,但是对整体并无影响。
一队队战士正在有条不紊的对这枚导弹进行最后的检查,而发射指挥中心里,防工委领导和几名科学家正在交谈着。
“这一次,可是真的要放个大卫星啊,有没有把握?”防工委领导笑道,他说的此卫星并非彼卫星,而是一个形容。
“把握还是很大的,为了这个一步到位,我们还多花了不少时间,在外边的同志们大力协助下,一切都很顺利,现在看来,这些时间花得值。”
如果高振东在这里,一定会大吃一惊,卧槽,玩儿这么大?
因为他能从现场配置和对话中,听出这次放的“卫星”真正指的什么。
聚变弹+导弹结合,一步到位,实战化试验!第一次点太阳之火就步子迈这么大,是个人听见都会吃惊。
实际上我们在胸有成竹的时候,步子该大的时候那是真大,原本的时间线上,第一枚聚变弹就是一枚实战化弹药,是从轰炸机上扔下去的。
别管是不是还要减速伞等手段确保投掷成功,你就说是不是能用轰炸机往下扔吧。
而这条线上,同志们在有外界各种各样的帮助之下,如虎添翼之后,明显就不再满足于一步步往前走,而是利用技术爆发的有利条件,大跨了一步。
防工委领导点点头:“嗯,这个一步到位,原本也是集体的决策,是我们的要求,不是你们自己想要冒进。不用担心,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两次不成功就三次,总会成功的。一定要按照要求,达到‘成功即威慑’的效果。”
随着我们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谁也不知道假想敌们会不会狗急跳墙,丧心病狂的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在这种背景下,“首弹即实弹,成功即威慑”的要求也就被自然而然的提了出来,第一颗聚变弹,就是要具备实弹发射能力的导弹结合体,第一颗弹成功,就要能形成威慑力,如此也能压下敌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虽然战鼓三+裂变弹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威慑力,但是聚变弹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样搞的妙处在于,如果不成功,外界也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试验,在海空军的压制和努力下,当前所有的敌侦察机都无法进入内陆领空,想要获得试验细节来推断试验性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成功,这就是一次导弹发射试验,成功了,这就是一次聚变弹发射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