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升力体机身,我看你们的方案上是这么说的,对吧。”
“对对对,我们计算过,的确是能带来升力上的好处。而且这种光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飞机在空气中的湿面积,对降低阻力有好处。”西南所的同志们也不是拿着方案就硬上,而是经过了大量的计算和评估,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说出“实在是没法下手”的说法来。
算过了,没法下手,这才是真的没法下手,至少在风洞实验之前是这样。毕竟流体力学的东西,算出来和吹出来可能不是那么很一致,想要有改动,他们只能看看风洞之后再说了。
“嗯……提供这套方案的同志,不简单呐……速度高度机动航程,一个都没落下。不过我感觉,你们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他的想法,他的想法,可能不止你说的这些,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他没有全部和盘托出而已。”
至于到底是什么想法,这位同志也有点吃不准,他只是觉得,这个看起来有些像是规整多面体的机身,和当前所有的飞机设计格格不入的机身,应该没那么简单。
但是这种不简单,可能已经不只是空气动力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了其他专业,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也不太好下判断。
西南所的同志闻言,兴奋异常,要论眼光,面前这位大师级的同志肯定比自己这帮人要高,他既然这么说,那大概率就是真的:“这样啊?那回头我们好好的去问问他,再学习学习!”
他们倒是没觉得高总工会有什么敝帚自珍的想法,而只是觉得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自身的技术原因,导致一时间高总工没法和他们交流更深层次的问题。
“嗯,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我们还是先开始这次的试验吧。”
随着一道道试验指令的发出,风洞机构的机器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
——
“我们在北极圈里的同志怎么样了?”
京城某地,对于那批冒险强行进入北极圈的同志,同志们还是心下挂念着的。
“一直在联系着的,虽然没有国内方便,但是新的通信卫星上天之后,还是能在一定时间之内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获得他们的概况汇报,比通过白熊那边转达的,要快得多。”说起这个,同志们对于不久前新上天的那颗通信卫星,赞不绝口。
别管有没有延迟,重要的是能不能打通。而且这种方式的延迟实际上并不算很高,比起外事邮件这些手段,快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比起通过白熊层层转过来的消息,无疑这种方式更加便捷,而且更重要的是安全!
发送方和接收方直接交易,没有中间商偷信息。
“那接替他们的同志已经过去了吧?”
“已经在白熊那边的维京城待命,6-9月,是维京城到巴伦支堡的航海航线可以开通的日子,这次的同志直接坐船过去,安全性好得多,而且也能携带更多的物资。”
“嗯,他们很辛苦,尤其是他们是第一批过去的同志,经验不足,什么都需要学习,环境恶劣,还担负了繁重的任务。早一点把他们接回来。”
“他们想9月才回来,卡着海上航线关闭的最后期限才回。”汇报的同志道。
听取汇报的同志断然拒绝:“不行,那边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