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料,也算是给娄晓娥打发时间,而且这个药,娄晓娥也知道,都提起过。
“这个啊……我倒是没什么好主意,不过我感觉有个边角料可以拣一拣。”
“边角料?是不是打主攻的那种抗生素?”边角料不边角料的无所谓,这回必须得是输出位。
高振东想了想:“应该算是吧,虽然用得不多,不过一旦用上那就是打主攻的,而且名字还挺霸气的。”
“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这个名字的确霸气,加上用途特殊,一听就不得了。
娄晓娥一听泄了气:“万古霉素啊,连边角料都没有了吧?国内有万-23了。”
万古霉素别说国外了,就连国内,也通过来自黔山的菌种分离制造出了万-23,可不是连边角料都没了咋滴。
高振东笑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文献和记录里,万-23的效果要比普通万古霉素要好?”
实话说,高振东没有想到万-23的成果现在就出来了,按照他的记忆,应该是68年才出来的,看来世界的改变,实在是不小。
但是他没有对此表现出惊讶,而是表现出一副对万-23很熟悉的样子,毕竟他又不做事,主要是把娄晓娥忽悠住就行。
“真的?我还真没注意呢。”对于高振东的胡说八道,娄晓娥丝毫没有怀疑,振东对药熟悉,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当年那本《手册》是怎么写出来的,她可是记忆犹新。
“真的。我建议啊,你对万-23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研究,把它效果要比普通万古霉素好的原因找出来。这算不算是边角料?”
实际上,万-23的确是万古霉素,但不全是,是万古霉素的一个分支——去甲万古霉素,效果更好,我们原本是68年研制,69年批产,但是一直到83年花旗佬才搞出这玩意,申请了专利。
倒不是说花旗佬的技术有多差搞了这么久,主要是这类抗生素的研究,依赖于菌种的获得,花旗佬获得类似菌种比较晚,而且这个菌种不是花旗国内的,而是来自它的南方邻国。
从这类事情上就能看出来,“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这话,还真不是宣传口号,那是有现实意义的。
而我们压根没意识到这东西的特殊性,加上专利意识不足,这东西的专利也就失之交臂,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好在这东西用途特殊但不是非常广,因为已经属于是非常高级但不广谱的抗生素,用量并不大。加之因为我国早有应用,所以按照国际专利的相关规定和惯例,花旗佬的这个去甲万古的专利在我国没有效用,我们可以继续自由生产和使用,所以这个遗憾不算大。
但是既然娄晓娥闲着也是闲着,那不妨让她去把这个东西给夺回来,这可不折不扣真是我国先搞出来的。
只要她能在研究过程中意识到万-23与普通万古霉素是不同的,那有了棒链-63(克拉维酸钾)经验的团队自然就会处理后面的专利问题。
娄晓娥听了,眼睛贼亮,边角料什么的无所谓,她主要是喜欢万古霉素,就凭这个名字都值得搞一下。
“嗯嗯嗯,这个好像有点意思,我回头就去找祁教授,先看看国内万-23和国外的对比,顺便把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