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的精神。
“你们研究一下怎么在较大的带宽里,稳定的传输图像的事情。现在没有激光通信设备没关系,你们可以用局域网设备先模拟出激光的通信带宽,把应用层面的事情先搞起来,到时候只要直接换上激光通信设备就行。”
“这好像是现成的吧?现在的图像所需带宽,在光纤通信里就不算个事儿。”1GHz的容量啊,别说完全实现,就算是实现一部分,对于任何图像的传输来说都是绰绰有余。
高振东摇摇头:“这可不见得,你们把图像传输所需要的带宽想得简单了。我建议你们搞两个方向的研究。”
高总工说有问题,那就肯定有问题,军通所的同志们二话不说就打开了笔记本。
“第一个是在单根光纤的情况下,距离要尽量远,但是图像质量嘛,能尽量看清、画面的动态帧率足够就行,不用特别特别清楚。这一个的关键,在于光纤要尽可能的细、轻、结实……”
高振东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军通所的同志哪儿还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导弹的光纤制导!
毕竟在两年前对身毒作战的时候,大放异彩的赤剑-61就是类似的制导方式,只是那是简单的指令制导,而且是电线。
而光纤用于导弹制导的话,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那相当于是把导弹看到的画面,直接传给导弹射手,这种情况下,别说加上辅助自动制导系统了,就算是纯手操,都能打出非常好的效果来。
“这好是好,但是到底光纤撑得住不?”这是他们唯一的担心,赤剑-61的速度可是不算太快的那种,就这,听说搞赤剑-61的同志都花了不少心思。
高振东:你猜他们的心思是怎么花出来的?
他笑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10公里以上没问题。”
“10公里?”同志们大感诧异,说实话,在这个年头的人们的印象里来说,一根细细的的线在空中拖10公里,实在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
——人总是很难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以科幻才如此让人着迷。
“嗯,10公里没问题,更远也有可能,但是先紧着10公里来吧。”高振东非常笃定,上辈子他又不是没见过20公里的报道。
不过他还是给军通所的同志们减了减压:“不用担心,这个事情,你们可以和长剑机械厂联合起来搞嘛,线导导弹,他们有经验,图像通信,你们有能力,取长补短,正好。”
过日子的话,志同道合可以,性格、能力互补也可以,但是联合搞研究,那往往是能力互补更合适一些。
“我们明白了!回头我们就通过防工委,和长剑机械厂的同志好好规划一下这个事情。”就算是这个导弹暂时不用,但是这个技术也是极好的,搞出来储备也很不错。
“嗯,这个事情你们张罗,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再一起研究,好吧?”
诶,你早说这话不就没那么多担心了,军通所的同志们彻底放心。有件事情他们可没忘记——面前这位才是线导反坦克导弹赤剑-61的总师。
三方合力,要理论高度有理论高度,要技术广度有技术广度,要资源深度有资源深度,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