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一时有些踟躇:“啊这……”
还没想到这么复杂的情况呢。
还得是高总工,打过仗的人就是不一样,考虑问题全面,而且料敌从宽,凡事都往最坏的方向去考虑。
“所以,这时候,就是惯性制导重新接手的时候了!”高振东哈哈大笑起来。
只要成功接收到一次定位信号,此时就可以在惯导系统中重新建立炸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关系,相当于校准了一次惯导,将惯导在前面数十公里飞行中累积的误差给消除或者是减小到一个能接受的程度。
此时,炸弹距离目标已经比较近,重新校准后的惯导系统,就能较为准确的将炸弹制导向目标。
就算再不准,总比丢失目标强多了,而且对于末敏弹这类自寻的弹药来说,偏不偏的,也没那么重要。这货本来就要求散布比较开,而且自带大面积扫描范围。
张总一愣,然后大悟,不由自主的拍起自己的脑袋。
“哎呀,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和了解过日后各种各样花活儿的高振东不同,现在不少同志的习惯,还是比较一板一眼的。
不过这种思路,就是个巧思,只要把窗户纸一捅破,那接下来的就不用高振东再多说了,同志们自己就能考虑得很周全。
毕竟远程布撒器改电视制导都干过了,该有的自力更生的经验也算是有了。
“这样一来,我有信心将这个布撒器的射程,至少提升20~40公里!而且精度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原本的无动力布撒器,极限射程是60公里,这和无动力滑翔的极限距离、以及惯导的精度有关。
如果用上高总工这套复合制导技术,只要战场有定位信号,随随便便加上个20~40公里不成问题,毕竟只要在60公里范围内接收到一次定位信号,那惯导的制导精度和原本的60公里就没什么区别。
至于再多不是做不了,而是没有必要,要知道原本的60公里射程,是受投掷高度、相对高度、地形等条件的限制的。而有了动力之后,动力主要用来改善原本苛刻的投掷条件限制,比增加更多的射程要有意义的多。
毕竟100公里再往上,战情支援也不见得能支撑得住,够用了够用了。
甚至张总脑海中,浮现出了当自己把这个布撒器的改进方案提交给空装局的同志时,同志们脸上那笑开花的表情。
想到这里,张总突然觉得事情有点不对:“高总,如果加了火箭,这东西算远程集束炸弹还是导弹啊?”
带动力,能制导,这玩意儿不是个导弹么?
没想到高振东斩钉截铁的道:“炸弹,就是炸弹!”
几十年后,射程200公里,圆概率误差小于10米的都是火箭弹,这特么才到哪儿,必须是炸弹啊。
张总闻言,想了一想,自行脑补上了:“嗯,有道理!毕竟炸弹就是炸弹,和导弹不同,导弹的推进剂和战斗部的重量比很大,而这个武器就算装上火箭,推进剂和战斗部的重量比也很小,嗯,不愧是高总啊,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严谨!严谨!”
高振东听得瞠目结舌,不是,我都没想到那么多……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