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反射面积是一个新名词,同志们还没太接触过,还没反应过来,但是30公里还是能听懂的。
30公里……西南所的同志有些失望,这也不近啊,就米格-19那个雷达,理论发现距离本来就只有十几公里,这30公里还超了呢。
但是空装局的同志却是欣喜若狂。
30公里?!!!
而且是将原本200公里的发现距离压缩到30公里?空装局的同志知道,这意味着如果是原本就性能很差的雷达,那发现距离将远远低于30公里!
而且就算是30公里,对空装局的同志来说,心里可太明白这能办到什么了。
“30公里?哈哈哈哈!!!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远程撒布器、中程拦射弹,这些新式武器的有效射程,全部远超30公里!而我们的战斗机的新式雷达,对于典型轻型目标发现距离是100公里,并且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我们要是有这个飞机,我们的整个战法和空中力量运用思路,都可能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空装局的同志的笑声,在会议室中回荡。
委总工这才反应过来,高振东说的“革命性装备”,到底有多高的含金量。
你发现不了我,我能发现你,你没法打击我,我却能对你自由自在的发起打击,这会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此时,委总工回味了一下刚才空装局的同志的话,心里极为震惊,这篇论文是今年才发表的,但是这些配合隐身战机的各种远程武器和新型雷达,高振东却是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研究了。
如今看来,这个隐身战斗机只要一研究成功,马上就能有称手的武器,可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或者说就算是需要做针对性修改,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代价也并不大。
难道几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只是因为在那之前条件不合适,才秘而不宣?
如今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称手的武器已经全部问世,就差这个飞机了!而北方同志这篇论文,也许就是高振东这个颠覆性装备的最后一块拼图!
也许高振东同志在这之前,只考虑了吸波隐形,但是效果不见得很好,于是一直引而不发,等到北方同志这篇论文问世,终于补齐了他理想中战斗机的最后一块拼图!
只是,事情真的是如此简单?
防工委总工摇了摇头,应该就是这样,高振东对技术是敏锐的,只是也许他自己致力于解决更为重要的事情,没有精力去研究这个事情,导致他一直缺了一块拼图,现在,齐了!
总工相信,只要高振东愿意在这个方向上倾注精力,相信他早就能得到类似的成果了,只是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太多。
例如,空军的这些先行一步的先进装备。
北方同志真好,给我们的同志分担了不少工作嘛还是,总工在心里大笑起来。
“那说说你更具体的想法?”在空装局同志那兴奋的神情中,委总工笑道。
空装局的同志能不兴奋么,这句话,就意味着这事儿已经跨出去第一步了!
西南所的同志则是有些懵,突然之间,就要搞这么先进的武器了?
这让上手就是新式空中优势战斗机,而且是采用国内没有研究过的鸭式无尾三角翼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