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赴任宛平,京畿首县(1 / 2)

以贪治明 佚名 1425 字 3天前

“李知县,恭喜恭喜啊!这是官服,牙牌,您收好!”

“恭喜恭喜,这是敕书,您拿好...”

在常朝散去后,吏部、工部、尚宝司,乃至顺天府等各个部门,可谓是对李斌任宛平知县一事,大开绿灯。

短短半日功夫,便备齐了李斌上任所需的一切物料。

其速度之快,协同效率之高,看得李斌嘆为观止...

在明代,一个知县上任前,要准备的东西是很多的。

其必备物品:首先是敕书,也就是任命书,这玩意吏部擬好以后,需要交司礼监批红、用印,再转行人司行人送达。

其次是知县牙牌,这玩意得新知县从吏部领到部碟堪合后,才能去尚宝司以碟领牌。

再次是官服,洪武年间官服由朝廷免费制发,后来改为官员自费、自备。如朝服,通常由工部或內府统一製作,但会从俸禄中抵扣“工料费”,而公服、常服则通常自购自备。

作为附郭京师的京县,宛平有点小小的特权。比如其知县的公服通常由顺天府支官库银代购,相当於单位报销。以及其知县仪仗,亦由顺天府代管,需要时直接从府库拨出,不需要知县额外钱准备。

瞧这一整套备料的流程,莫说是在通讯、协调效率低下的古代了。就是在后世,想要“速通”这么多衙门,往往都不是一二日功夫就能够的。

可在今天,它偏偏就是办好了...

隨著从顺天府府库里搬出的宛平知县仪仗,在户部衙门口摆好了架势,李斌离开户部的时刻到了。

退思堂前的石阶下,前来为李斌送行的同僚不少。

“去了宛平后,有什么难处,差人来户部言语一声。”

为首的秦金,冷言冷语地丟下一句保证后,就和前来接自己去宛平县衙赴任的顺天府尹王軏远离了人群。有了座师的名头在,秦金此时完全有资格说这话。

要是李斌没猜错,秦金这会拉著王軏去到一旁,多半也会有点诸如“烦请照拂”之类的说法。

在秦金离开后,如閆立等同僚,態度上就热情多了。

纷纷表示,李斌今朝,能够如此迅速的递补到实在官职,这以后的前途简直不可限量云云。生怕李斌心里不平衡:

毕竟,在得这知县前,李斌就已经顶了罗洪载的差事,可谓是半只脚已经踩进了户部。只等观政结束,以及罗洪载的事尘埃落定。

只要罗洪载不回户部,无论他是外调、降职还是发边,李斌基本都是稳稳留任户部的。

“汉阳心中,莫要有落差。京官的缺本就稀少,而今得补京县知县,这仕途起点已是远超同年。万望汉阳,勤勉任事,再创佳绩。”

“谢閆主事劝慰,晚生谨记於心。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能任一地知县,牧民一方,其责重大。能得此职,全赖陛下重信。”

“还称学生呢汉阳这是要我等去参你吗”

摸著下巴上的长须,閆立不再多说。笑著打趣了李斌一句,亦是提醒李斌该改自称了,而后便告辞离去。

一来,让顺天府尹这位李斌未来的直接上级久等不好;二来,户部作为实务衙门,閆立等人能抽空来送送李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没有时间多聊。

用了半天,做好工作交接,並告別同僚后。

午饭都没来得及吃的李斌,正式前往宛平县衙赴任。

与王軏一道,坐在四名轿夫抬著的青幔轿上,李斌浑身上下仿佛有蚂蚁在爬。

四名皂隶,一人肩扛一枚衔牌。一书“宛平正堂”、一书“进士出身”、一书“肃静”、一书“迴避”。其后六名皂隶,头戴红毡帽,身著青布皂衣。

除一人手持铜锣,並在起轿前,鸣锣九声,示意旁人迴避外。剩下五人,手里则分別拿著枷、杖、绳等县衙常用的刑具,以表地方官执掌刑名,並威慑宵小之意。

除此以外,在李斌乘坐的轿子旁,还有两名门子侍候,负责在行轿间,传达知县所命。门子身侧,另有两名皂隶持青绢扇,紧步隨行,烘托威仪。

轿舆正前方,还有一蓝绢伞盖撑起...

以上种种,共同构成了宛平知县的全套仪仗。

全部加在一块用了近二十人才组成的知县仪仗队环绕身侧,简直是要了李斌这个,吃个海底捞都得用脚抠出三室一厅的i人老命。

更要命的是,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