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喀达喇库(2 / 2)

处事方式,救了他很多次。

所以听到手下进攻辛堡的提议,他当场就否决了。

“细作早就提供了军情,那辛堡易守难攻,虽然他们守军人数不足二十人,只有一个小旗官防守,但也没什么油水,不值得我大清的勇士们付出伤亡。”

无论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性价比,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打仗也是如此。

虽然一个小小的辛堡很容易就能打下来,但首先,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掠夺,大军迟早要回到大清的土地上,浪费时间去占领辛堡没有意义,就算打下来,最后还不是一把火烧了有那个时间都抢了好几个村了。

其次,为了一个小小的辛堡付出伤亡实在不划算,还不如集中兵力拿下辛乡镇,那是个三千多人的大镇子,油水必然不少。

辛堡是拱卫辛乡镇的门户,要取辛乡就必须先啃辛堡这个硬骨头。若是强行进攻,就要被两面夹击。

当年他们老祖宗设计的多妙啊,可能他们当初做这个规划的时候,也没想到过后人会这么废物,如此重要的地方只留了十几个卫所兵,十几个人能有个屁的威胁,留两个哨兵意思一下也就罢了。

按照最初的计划,辛堡就是一个可有可无之地,事到如今,喀达喇库仍然没有改变计划的打算,事情没有超出预期,改变计划干嘛呢

儘管细作提供的情报有误,说是堡內的明军最多十几人,有个小旗官驻防,可刚才那个马甲兵却说堡內出来了三十多人,但无论是十几人还是三十几人,都对自己的大军构不成威胁。

咋滴,他们还敢主动出击吗

喀达喇库將地图摊开,上面密密麻麻地標记著辛乡周边的地形,看內容,竟然是比明军的军用地图还详细。

明清战爭时期,大明早就被清军的细作渗透成筛子了,关於大明內地起义军的动向,皇太极反而比崇禎还更先得知。

正当喀达喇库和心腹商討著明天的攻城计划时,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混乱的声音,紧接著,就听到轰的一声,宛如爆豆般的声响。

久经战阵的喀达喇库猛然站了起来,那是火銃的声音。

“明军来劫营了!哪来的明军”他的声音带著浓浓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