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棉花与养蜂人(4 / 5)

大唐孽子 南山堂 3849 字 5天前

君,买不买,取决于我们是否准备自己制作棉布。如果只是单纯的脱粒,没有什么意义,棉花的价格不会高多少。那几家高价买了脱粒机的,都是府上本来就有涉及麻布或者丝绸或者羊毛线产业的,他们是准备直接跳过楚王府,自己把棉花加工成棉布。”

    李书国作为杜家的大管家,自然也对朔州其他勋贵家中发生的事情比较了解。

    “你的意思是先不买咯?”

    杜构不傻,自然听出了李书国的意思。

    杜家所有的产业,就没有一块是跟“衣”相关的,自然也没有积累太多的纺织人才。

    再加上那脱粒机卖的实在是很贵,单纯的脱粒,棉花的价格上涨不了多少,不知道需要卖多少棉花才能把脱粒机的钱给挣回来。

    确实有点鸡肋。

    “郎君,那崔家、萧家、卢家和长孙家都在朔州城建设了自己的作坊,准备将棉花加工成棉布。别看他们每家种的棉花都不少,但是真的要满足作坊的需求,恐怕还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必然是需要从市面上收购棉花,我觉得府上去兴建作坊,不如多买点土地,多种一些棉花,可能最后不比他们挣得少。”

    李书国对杜家的实力很了解。

    搞纺织,是比不上崔家、萧家他们的。

    但是,单纯的比种植,那就要看谁更用心了。

    “行,那就按照你说的来,等会你就去朔州,看看能不能再买点土地,明年全部种上棉花。”

    杜构道不像杜荷那样经常意气用事。

    既然做个单纯的棉花种植挣的钱不比其他家少,那何必乱搞呢?

    ……

    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

    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

    自古以来,蜂蜜就是上品佳物,常年成为贡品之中的物资。

    长安城居住了这么多勋贵,对蜂蜜的需求自然也比较旺盛。

    由于大唐人口养殖蜂蜜还不是很流行,更多的都是依靠山民去采野生的蜂蜜,然后卖给收购的商贩。

    虽然大部分蜂蜜是零散采集的,但是在长安城中,整个西市却是只有一家铺子贩卖蜂蜜,其他的根本就不敢收购。

    因为这家铺子是柴家的。

    当然,各个铺子的掌柜也不是就怕了柴家,主要是因为蜂蜜的产量不是很大,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每年的利润不足以支持各个勋贵下场争抢。

    原本柴家还担心糖霜的大量出现,会导致蜂蜜的需求下降。

    结果根本就没啥影响。

    哪怕是最上等的白糖,它的口感跟蜂蜜也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像是糖水,怎么喝都比不上蜂蜜水。

    “郎君,上个月我们的蜂蜜价格上调了两成的,但是卖的反而更加好了。属下了解了一番,单单那面包新语的蜂蜜面包,就买走了我们铺子三成的蜂蜜呢。”

    柴家的蜂蜜铺子当中,掌柜的亲自给柴令武说明着铺子里最近的情况。

    作为柴家的二郎,李世民的女婿,柴令武的日子过得很舒适。

    特别是在他的坚持下,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