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庄立人看向洪范。
延时引信是在弹体预留孔中插入木质引信管,内填缓燃火药,通过炮口火焰点燃控制爆炸时间。
“庄公慧眼如炬,三三炮的高爆弹与榴霰弹都使用了全新的惯性引信。”
洪范回道。
“弹头内置配重块,命中时前冲推动击针,刺发雷酸汞雷管,实现接触瞬爆;经过测试,哑弹概率从延时引信的四成降低到了半成。”
说到这里他亦有些感慨。
三三炮明明还在用落后的颗粒黑火药,却配上了前世十九世纪末期才问世的精密惯性引信,综合性能足以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野战炮媲美。
这正是大华工程界的特点,基础教育缺失,各领域发展水平差距极大,但只要武者能发上力就不难做出跨代级别的成果——以曹瀚海为例,其随心揉捏金属的能力远超前世一切机床。
“这次北上我打算额外组建一个炮兵营,配六门三三重炮。”
洪范说道。
“这花销想必不小。”
步天泽抚了抚灼热的炮管,叹道。
“是很高,一次性投入至少一万贯,后续维持每年也要一万贯打底。”
洪范亦露出肉痛神色。
“怎么这么高?这炮就算要先天武者亲手炮制,也不至于要两千贯一门吧?”
步天泽听得发怒。
“可是钱宏方才说的那个金磁门拿捏你?”
“这倒不是。炮一门只二百贯,关键是还要二百人和六十匹上等驮兽。”
洪范解释道。
“六门炮要二百人?”
步天泽更不信了。
“方才你和钱宏两人不是足以操炮了吗?”
“步圣有所不知,方才只是演示而非作战,一般士卒也没有我与钱宏的修为。”
洪范答道。
“一门炮要炮长一人,负责计算射程仰角和指挥;
一炮手二人,灭火、刮铲除渣、干刷;
二炮手二人,装填发射药、搬运炮弹、装弹;
点火手一人,手持火绳点燃引信;
复位组六人,负责将发射后后坐数米的炮架复位;
熟悉全流程的替补三人,作为人员战损冗余;
搬运组三人,负责弹药分装运输;
火炮与配套弹药车的牵引需要十匹马,配二名驭手。
上述人员加总一门炮是二十人,六门炮就要一百二十人;这还不够,整个炮营还需额外配置十五人的工程组负责阵地整备和装备修复,另外还要三十人的护卫步兵——这都没算指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