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水滴(2 / 3)

原子异能 佚名 2065 字 4天前

米金刚石,这一成果顛覆了传统超硬材料性能极限。他还提出了“共价材料硬化”理论,为超硬材料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於高端切削工具、极端环境耐磨部件等领域。田院士一生严谨治学,对於没有充分证据的新发现总是持保守態度,他坚信科学研究必须基於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能轻易相信那些看似天方夜谭的说法。

刘怀平听到老师的质疑,心里有些著急,他坚信自己的检测结果没有错。为了让老师亲眼见识这个奇特的小水滴,他在第二天一大早,简单和苏瑶打了声招呼,便匆忙赶飞机飞往首都。

飞机在蓝天白云间穿梭,刘怀平的心也隨著飞机的顛簸而起伏不定。他满脑子都是那个神秘的小水滴,想像著老师看到它时会是怎样的表情。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於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刘怀平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一出机场便直奔老师所在的研究院。

当刘怀平终於站在田勇君院士面前,將那个小水滴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时,田院士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接过小水滴,放在手中仔细端详,那完美的镜面表面让他不禁微微皱眉。隨后,他带著刘怀平来到自己的实验室,亲自將小水滴放在更为精密的检测设备下进行检测。

隨著设备数据的不断呈现,田院士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反覆检查著各项数据,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检测和分析,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小水滴的材料特性確实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怀平,这个东西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田院士终於开口问道,眼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疑惑。

刘怀平將发现小水滴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田院士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这个小水滴背后可能隱藏著巨大的科学秘密,如果能够破解其材料构成和製造工艺,对於材料科学领域来说,无疑將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田院士和刘怀平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小水滴的研究中。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分析小水滴的材料成分,田院士首先想到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確定小水滴的晶体结构,刘怀平则负责操作仪器並记录数据。然而,当x射线照射在小水滴上时,得到的衍射图案却杂乱无章,与任何已知的晶体结构都不匹配。他们又改用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来分析小水滴的元素组成和电子结构,可结果依旧令人困惑,没有发现任何明確的元素特徵峰。

小水滴的硬度极高,他们尝试用各种已知的超硬材料去刮擦它,却连一丝痕跡都无法留下。而且,小水滴的密度虽然与普通金属相近,但內部结构却异常稳定,仿佛所有的原子都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紧紧锁在一起。

田院士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试图从以往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一些线索。他组织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对小水滴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他们从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小水滴进行深入剖析。

在这个过程中,刘怀平也发挥了自己在材料分析方面的专长。他利用先进的光谱分析技术,试图確定小水滴的元素组成,但结果却让他更加困惑。小水滴似乎並不含有任何已知元素的特徵光谱,这意味著它可能是由一种全新的元素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元素组合构成。他仔细调整光谱仪的参数,从不同的波长范围进行扫描,甚至尝试了一些罕见元素的特徵谱线查找,但都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田院士的团队在研究小水滴的光学特性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小水滴不仅具有100%的反射率,而且在特定的光线下,它似乎能够吸收並重新发射出一种奇特的光线,这种光线的光谱並不在已知的可见光或不可见光范围內。他们通过调整光线的角度和强度,详细记录小水滴对不同光线的响应,试图找出这种奇特光线產生的规律。

隨著研究的不断推进,田院士和他的团队逐渐意识到,这个小水滴可能涉及到一些尚未被人类认知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他们决定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上报中央,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开这个小水滴的谜团。

而林羽这边,在一次与苏瑶的晚餐中,偶然聊到了公司里最近的一些奇闻。苏瑶笑著说:“最近公司里大家都在传,刘怀平不知道从哪里捡到了一个神奇的小玩意儿,听说那东西特別奇怪,好多专家都在研究呢。”

林羽心中“咯噔”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和苏瑶聊著天,但心里却开始飞速运转起来。他努力回忆著自己製造小水滴的每一个细节,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