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天的“改造”结束后,车间主任灰溜溜地回了家,整个人仿佛丟了魂儿,失魂落魄的。而刘海中经此一役,在纠察小组里的威望如日中天,组员们看向他的眼神,满是敬畏。
尝到权力甜头的刘海中愈发飘飘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手段还不够强硬,一心想著要搞出更大“成绩”,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將目光锁定在了那些平日里与领导往来密切的技术骨干身上,认为他们是厂里的“既得利益者”,是阻碍厂里“革命进程”的绊脚石。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很快,第二批“审查对象”就被揪了出来。这批技术骨干,有的比较擅长改进生產工艺,优化流程,提升生產效率;有的则是解决设备故障的能手,。然而在刘海中眼中,他们“技术权威”的身份,反倒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纠察小组以“技术垄断、脱离群眾”等罪名,对这些技术骨干展开批判。一时间,厂里人心惶惶。工人们不再专注於生產,每天都提心弔胆,时刻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纠察小组盯上的目標。生產效率大幅下降,原本热火朝天、机器轰鸣的车间,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往日的活力荡然无存。
不过在当时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类似的情况隨处可见,大伙对此也逐渐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