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声地客气道。
“不了。”我努力地挤出个灿烂的大笑,然后转身大步流星带小跑地走了,离开那个众人视线的焦点。
天啊!我这究竟是在干什么?整个上午,除了坐车就是走路,往返几个小时,冒着走丢的风险,走了十几里路,就是为了这短短的两三分钟,四五句话吗?他并没赶着回家,那他那天为什么不等我?这些天他干什么去了?我太傻了!不想上学可能就是他的一句玩笑话。
原路返回,边走带小跑,比去的时候快了很多。到国道的路口没有过路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车,为了尽快赶回去,只好沿着国道往回走,走了很久才搭上回家的车,提前下车绕道到书店回家的路上,进门前整装束发掩盖住自己又热又累的样子,正好赶上十二点到家吃午饭。完美——爸妈没发现任何异常。
.
-----------------------------------------------------------------------------------------------
.
这事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些疯狂。没有手机,没告诉任何人,一个女生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发生了任何意外,自己无法与熟人或救援机构联系求助,家人因不知道行踪也无法施救,只能期待在事发地遇到好心的陌生人。
随着科技进步、通讯发达,随身携带手机可及时向外呼救,这是在遇到意外时开启的第一道“生门”。与家人顺畅地沟通,与最亲的人真正心贴近,而不是事事设“禁止令”,各种“不允许”,则会在意外时留下第二道“生门”。这两条是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可以做到的,而好心的陌生人则要靠运气和社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所幸没发生意外。
但换个角度看,做点非常规的事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人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和自信建立在接触、经历和完成目标上,而不是通过某个课堂教学灌输和喊“你要自信”的口号能实现的。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危险,应该从简单模式不断升级为困难模式,而不是直接屏蔽问题和危险。这就像打怪升级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成为王者时再应对青铜级的问题,有成功的经验垫底、高超的技能傍身,绝对会自信满满。你不玩,就永远都是个新手。我此后的许多年里,经常独自旅行、出差,独自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保护自己和处理问题成了并不可怕、手到擒来的事,而经验保障了大多数时候的安全。
复杂的、危险的环境能教人分辨、感知危险,敏感地提高警惕和面对危险的胆识,学习应对措施,从而规避危险。在感知到环境复杂时,第一,不要露怯。谨言慎行,镇定自若。不要暴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露出害怕胆怯的样子。你的怯懦是强化坏人选你为下手目标的强心针。第二,及时调整位置、姿势等,使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第三,要透露个人信息或需要寻求帮助时,要选择稳妥、靠谱的人。
现在太多的父母,对孩子过度限制、保护,这个有点危险不让做,那个有点困难冲上去帮他解决,实际是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感知危险的能力。导致二三十岁丢到社会上不是啥也不会就会伸手求帮助的巨婴、“公主病”,就是各种挫败易折的“玻璃心”。把一个新手直接丢到满是青铜、王者的困难模式里,让他怎么能适应、怎么会有信心不挫败?
人生是经历,不是结果。趁年轻多历练,才能快速成长、强大,即使受伤,也能更快愈合、“满血复活”。感情上的事,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