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三)(3 / 3)

人父母时,爸妈说:“当年,我们也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做自己”、“活出自我”是现在强输出的主打观点,而之所以这么受追捧实在是要做到太难。有的要克服理想与现实之间经济和能力的差距;有的要承受个人观念与主流观念不一致导致的舆论压力,认可自己与众不同的意义;有的要跨越不自信的障碍,独自面对失败的后果和孤独等等。种种困难阻碍着我们轻松自由地做自己,面对压力和阻碍,除了练就强大的内心、坚定信念以外,寻找“同盟军”,与面临同样阻碍的人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或相互交流经验、排遣负面情绪,能适当减少压力,让你在做自己的路上走得轻松些。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无时无刻不被各种身份、各种责任所束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被迫做一些不愿意、不得已做的事,被迫接受一些不愿接受的事实。

关注情绪的阈值,合理控制,及时发泄减压,是避免在关键时刻情绪爆发的有效途径之一。晚自习事件和离家出走事件就是打开了不断加压的锅炉的减压阀,就事件本身而言,减压太晚,超负荷爆发了,不是好事。如果没有关键人的出现,事情将走向无法挽回的地步。从长远来看,没在中\/高考时爆发,提前减压,让之后有心态和预期上的调整,又反而是件好事。无论是以前的卢刚事件、药家鑫事件,还是最近的高考女生撕试卷事件,本质都是长期积怨和压力的积累导致惨烈的后果,某个偶然事由只是引发爆炸的导火索。大多数当事人情绪宣泄过后,平静下来都会后悔。如果找到固定的对自己有用的情绪发泄途径,例如运动、唱歌、与朋友诉说等等,给自己多一个出口,就能防患于未然。

宣泄情绪是被动减压,转换观念,从多角度换位思考则是改变处境、主动化解压力的高阶手段。方法一,调整预期目标。例如:第一名只有一个,考不了第一,考前十、前二十、中上也是不错的。方法二,换角度重新衡量得失。例如:从喜欢、熟悉、信手拈来的技术岗位换到了不喜欢、陌生的行政或销售岗位,换个角度看,增加了工作的挑战和刺激性,能了解新岗位、掌握新技能,是全面了解公司、步入管理层的进身之阶。

当然,要自如自洽地从自己原来的观念转换接受新观念,并付诸实施且做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