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明示?暗示?(2 / 4)

给我们尝点啊!”小姑妈看不惯得了便宜还卖乖,楞怼:“老房子和院墙是没了,但老房地基是石头筑的,垒的深,这新房在原来老房的墙脚上砌的,院子的范围也是当年我们出力,跟隔壁争过来的,怎么说这房子和院子我们大家也都是有份的。”

“有什么份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伯从厨房出来回怼小姑妈,手里还拿着炸肉丸子的笊篱。

“我们是女儿,没有,那幺儿是儿子总该有一份吧?怎么你独占着呢?”二姑妈帮腔。

“他有公家的房子住,老房子他不要啊!他要我就给!”大伯说。

“得了吧,别在这说漂亮话了!你知道他爱面子不会跟你争,故意这么说。我倒要看看,他真找你要的时候你会不会给?!他有公家的房子,你们单位难道没有分房子?你怎么不住啊?一听说那房子还要自己出一部分钱买就搬回来了!”一向爱与大伯较真的小姑妈不依不饶,楞接老底。大伯搬出“泼出去的水不要管娘家事”的理论进行压制,小姑妈最见不得他拿儿子女儿的身份说事,于是一场骂战爆发。无论周围人怎么劝也无济于事,小姑妈咆哮着“再也不上你家门”摔门而去,小姑爹、堂姐追着小姑妈随后离开。

剩下的人悻悻地,不好说些什么,但仍旧留下吃饭。好不容易熬到晚饭后,老一辈要打牌,牌桌上每家出一个才公平,于是三缺一,我爸没来,大家便都拉着我妈打。亲戚们都是能赢不能输的主,输了会吵架拌嘴,可谁又想自己输呢?所以输赢心里都不会痛快。我妈迫于人情的压力拗不过大家的邀请,又不想陷于跟亲戚扯皮的境况,迟疑着不上牌桌。我知道她不喜欢打牌,便说有同学要找我,拉着我妈提前退场了。

走出大伯家的院门,周围的房舍、围墙隐退到黑暗里,没有虫鸣喧嚣,头顶清亮的月光洒下,显得冬夜越发静了。我就是这么喜欢夜的,安静,自由。整条小路上只有我和我妈不紧不慢地走着,我舒出一口气抱怨:“在别人家真别扭,即使是亲戚或熟人家里也不自在。”

“所以要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自己家不别扭,那才是家的感觉。”我几乎无法相信这话是从妈妈嘴里说出来的,她会跟我聊这些?可她并没管我的反应,边走边说,说爸爸的各种优点,说他当着我的面严肃,背地里会给她唱歌、讲笑话、赔礼道歉,说他们年轻时的风光故事。

爸爸年轻时是宣传队聪明帅气的穷小子,乐器、唱歌、样板戏样样精通,个子不高也不自卑,分配到单位,很快窜了点个头,也窜成了业务骨干,开车、算账、机械修理样样拿手。妈妈是年轻漂亮、身材好的百货公司营业员,有稳定职业,且家庭条件比爸爸优渥很多。在买东西需要粮油布票、朋友们还在为吃饱肚子争吵的年代,她已经能戴上手表、穿“的确良”连衣裙了。经媒人介绍,两人一见钟情。爸爸去杭州出差,花大半个月工资给她带回双珠光高跟鞋,用大半年的工资买了镶红宝石的金戒指给她当婚戒。百货公司里有什么时髦衣裳、领带之类的,她也会时常买给爸爸。

在妈妈的世界里,我们家的节俭是从她第一次下岗之前开始的。她说知道自己即将失去工作、年纪轻轻没有收入时,慌乱得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下去,是爸爸安慰她、鼓励她,给她把工作调动到爸爸所在的单位。可在我的认知里,从我懂事起我们家就很穷。买菜要报账记账,买东西要努力讨价还价,贵的东西不买。小学二、三年级时,爸妈每月工资两三百,每每学校要交几十几百的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早餐费时妈妈都会在我面前抱怨“又要交钱”。从小数学就好的我分分钟把收入、支出和剩余算得明明白白,于是没有收入的我努力不吃零食、好好学习不交择校赞助费也算给家里节省开支了。看老照片时,妈妈总会炫耀表姊妹和朋友们捡她的旧裙子穿,我便知道咱家曾经也阔气过,但那是曾经,在我出生以前,一切都与我无关。前些年,妈妈第一次下岗前后,她的焦虑、慌乱、暴躁,我是目睹和体验过的,那些没来由的责骂和巴掌。没有工作不是件好事。舅舅比妈妈早下岗好几年,他在街上开店、起早贪黑进货、谈生意,我偶尔去帮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揣摩买家的脾性和心理价位,善用各种话术和套路,的确比上班辛苦,不过有人替换的话,时间也自由。

“你也不小了,有些事你也可以知道了。你爸跟上面主管单位谈得不是很理想,这次估计我们都可能要下岗,就看什么时候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到了这个年纪,又是和你爸一起,再下岗我也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