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收购药企,野火安保!(2 / 3)

后在对多家淡马锡本土药企进行了背调后,又经过了进一步的筛选。

    最终,仅有两家企业被确定为收购目标。

    其中一家名为“诺力”,没什么核心竞争产品。

    优点是价格低,花不了多少钱。

    缺点是配套不齐,接手之后,还要重新梳理整个企业,并添加配套设施。

    另一家名为“康澜”,是淡马锡华人创办的药企,拥有60年的历史。

    其核心竞争品于三年前被竞品打的节节败退,如今市场保有率不超过5%。

    而新型药品的研发又始终未能成功,所以即将破产。

    优点是配套齐全,拥有自己的上下游渠道,和一家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研究所。

    缺点是杂而不精,且负债累累。

    如果选择前者的话,就需要打通多个关节,同时建造实验室,并增加研发投入。

    选择后者的话,就要重整整个企业,进行精简的同时,拿出新的拳头产品。

    李亦在审视完了这两家企业后,陷入了沉思。

    他个人其实更偏向后者。

    虽然贵是贵了一些,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而且能够节省大量时间。

    前者的话,则需要做加法,不断的投入并开拓新的渠道。

    最终,再结合想要达成的最终目的,李亦看着康鸿飞道:

    “就康澜吧,我三天之内会完成注资。”

    “注资完成后,你就开始让人收购吧。”

    “另外。”李亦想了想,又道:“收购完成后,你主导研发和生产,至于公司改革重整上的事情,我会找专人去完成。”

    “我也是这样想的,运营公司这块我实在一点都不会。”康鸿飞欣然的点点头。

    为了能够尽快的制作出成品药物,康鸿飞这段时间可谓连轴转,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既要和审计团队沟通,又要抓紧时间学习技术资料,可谓分身乏术。

    但还好,一切都在稳步的推进当中。

    待李亦做出决定后,康鸿飞便提出了告辞。

    而在临走之前,李亦则嘱咐道:“该休息休息,别到时候药还没做出来,你自己却先倒下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可不行。”

    康鸿飞闻言后,点了点头,显然对此并没放在心上。

    李亦也不强劝,大不了到时候给康鸿飞来上一支基因修复药剂,保证又能生龙活虎。

    在送走了康鸿飞后,李亦便查看起了资金。

    这次交易的收获,接近5亿华元。

    大部分资金正在经由塞西泽处理当中。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