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速攻变对峙(2 / 3)

山军根本不急于攻城。

这种如慢刀割肉般的消耗战术,比猛烈进攻更令人感到压抑,因为看不到任何获胜的希望。

“我们的存粮还能够支撑多久?”

他低声询问。

图鲁什面露难色,回应道:“倘若节省使用,最多可支撑三个月,足以撑到开春。

但莽古尔泰郡王的援军所携带的粮草有限”

扬古利苦笑着。

指望那个与他有旧怨的郡王?

更何况辽西走廊每到冬季便会大雪封路,粮队行进极为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燕山军正在修建港口,显然是打算依靠海运,这是要与东狄进行冬季消耗战啊。

历经前几次的交锋,扬古利已深刻体会到燕山军的强大。

即便坐拥“天下第一关”

的险要地势,东狄依旧接连战败;

若出关进行野战或主动反击,只怕会更加艰难。

即便比拼后勤补给,失去伪燕粮饷支持的东狄,仅依靠高丽的补给,绝对无法与燕山军相抗衡。

他开始懊悔当初轻易放弃南北翼城和宁海城的决策,然而当时手中的兵力不足燕山军的十分之一,又有何选择的余地呢?

无非是死得早一些或者晚一些的差别罢了。

此刻他唯有祈愿莽古尔泰郡王能够早日率军前来救援——他自己,面对燕山军无解的压力,让他真的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这种难以战胜的敌人比强大的敌人更为可怕,他根本找不到燕山军的弱点和破绽来打破僵局。

他如今手中的兵力,连一次小规模的袭击都不敢冒险尝试;

燕山军的大规模骑兵从战场消失了,哪怕工地上的燕山军和民夫看似破绽百出,他也不敢再拿自己所剩不多的兵力去冒险了。

凛冽的寒风席卷过渤海湾,吹动着张克身上厚重的大氅。

他伫立在老龙头港口的工地上,看着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

一滴冰凉之感落在他的手背上,原来是一片雪花。

紧接着,又有一滴飘落。

他抬头仰望灰蒙蒙的天空,铅灰色的云层低垂,这预示着今冬的第一场大雪即将来临。

雪花轻轻飘落至他的大氅上,很快便化作一片湿痕。

“终究还是要进行冬季作战了。”

张克轻声自语,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消散。

他扶正被风吹动的兜鍪,目光扫视着正在扩建的港口。

好在燕山军对此早有准备。

自十月出兵以来,张克早已储备了大量的煤炭和棉衣。

他深知,即便一切进展顺遂,大军也难免要在严寒大雪的环境中驻守山海关。

切不可效仿西嗨了,未做好冬季战争的准备便贸然动战事。

雪花愈密集,在海风的吹拂下打着旋儿。

张克望着飘雪的天空,嘴角却浮现出一丝笑意。

下雪对于燕山军而言,未必是不利之事。

他拥有渤海湾老龙头这个不冻港。

此处是入海口,海水不会结冰,运输能够畅通无阻。

运输船依旧可以在天津卫、登州卫之间往返,将军粮、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而东狄人要通过辽西走廊运输补给,在这个季节无疑困难重重。

李药师敢于将决战转变为持久战,正是看准了燕山军在后勤体系方面的优势。

东狄人惯于以战养战,每次出征仅携带一两个月的粮草,攻入中原后依靠劫掠当地来维持大军的需求。

但在山海关,他们无粮可抢,全靠后方运输。

这个冬天,注定要让东狄人饱尝苦头。

一片雪花飘进张克的衣领,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

他裹紧大氅,望着越来越密的雪幕,忽然心生感慨。

“今年是必定回不去真定府过年了。”

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

从攻打代山到现在,已经半年多未曾回家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在心里咒骂了一句:这该死的战争,连个安稳年都不让人过。

若是此刻在家乡,应该已经开始筹备年货了。

真定府的集市上必定热闹非常,各色年货琳琅满目。

孩子们在街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而在这里,只有凛冽的海风、飘洒的雪花,和永无止境的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