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搅局者(1 / 2)

宗云和霍无疾率领的燕山军大军,并非为了攻占豫州而来。

张克曾经和孙长清、吴启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讨论和认识:

燕山军现有的兵力,用于消化新得的燕州之地以及应对辽东方向的压力已经捉襟见肘。

哪怕能打下其他州,他们的军管体系也消化不了。

更别说豫州这块四通八达万人艹的四战之地,拿他做基业的基本没好下场,曹老板后期都知道把家搬到邺城。

豫州优点是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水系达,缺点也是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水系达。

东面是广袤无险的华北平原和江淮地区,门户洞开;

西面虽有函谷关、潼关天险,但一旦关中势力东出,豫州便当其冲;

南面可通过南阳盆地和淮河上游直面荆襄和江淮;

北面则是燕州、晋州。

开封府更是无险可守,前朝那位“艺术皇帝”

的“北方留学”

经历早已证明这地方军事上的极度被动。

它的价值在于作为进攻的跳板、统治的象征和经济的枢纽,而非防御的堡垒或起家的根基。

经济上四通八达,军事上便意味着四面受敌,从哪打你都可以,水运还方便。

然而,不占领,不代表不插手。

在济南府的魏清,先后收到了来自燕京张克和真定府孙长清的回信。

信中的意思大致相同:可以从军事物资上,“稍微”

支援一下左梁玉。

当然,不是白给,得花钱。

燕山军今年战果辉煌,从伪燕朝廷和东狄人手中缴获的军械装备堆积如山,足以武装几十万大军。

这些装备也就训练新兵用用,哪怕燕山军地方军也有统一的燕山军制式装备,对杂乱的缴获装备看不上,毕竟万国牌装备参考某阿三。

冷兵器也是需要保养和维护的。

正好可以清理库存。

蒙家兄弟的齐州军现在规模就两三万需求量不大,且有部分自己的存货。

而豫州的左梁玉,此刻正急需武器装备来武装他那迅膨胀的新兵队伍。

只要价格合适,这笔生意完全可以做。

从真定府运河到济南府直接装船,通过黄河水道运输;

水运可以节省成本,非常方便地直达开封,安全又便捷。

在给魏清的信中,定北侯张克甚至带着一种玩味的语气写道:

“……大魏朝廷既要剿灭‘讨薪’的正义之师,我等岂能坐视?

欠饷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本侯感同身受,必须得帮帮场子!

当然,绝不仅仅是为了给大魏添堵,主要是为了天理,为了正义。”

当然,生意归生意,燕山军自身的战略安全不容有失。

豫州局势混乱,宗云和霍无疾的主力还要西进秦州方向,后方绝不能有失。

为了确保这条“财路”

“支援讨薪人的正义之路”

畅通;

由吕小布和冉悼率领两支精锐的燕山军骑兵,进入豫州境内进行“维和”

他们的任务明面上是“巡弋黄河,保障后勤”

,实则既是向左军展示肌肉和交易诚意,也是武力威慑;

确保豫州的混乱不会波及到燕山军的行动。

左梁玉正在归德府(归德府府治在商丘县)府衙内,对着地图苦苦思索如何应对虞城县方向的朝廷禁军;

一名亲兵急匆匆地赶来,呈上了一封来自开封府李国英的紧急书信。

信中的内容,让左梁玉的眉头瞬间锁死,心跳几乎漏了一拍。

李国英在信中急报:一支规模庞大的燕山军骑兵,突然从济南府方向沿黄河南下,现已进入豫州境内,前锋已达兰考县!

李国英手握部分豫州军和新兵,曾试图带兵前往黄河岸边,“拦一下”

对方。

然而,当他的人马真正面对燕山军时,所有的勇气瞬间烟消云散。

据李国英描述,黄河南岸,燕山军的骑兵漫山遍野,兵器反射着寒光,战旗遮天蔽日,根本望不到尽头,粗略估计至少有上万精骑!

那肃杀的气势,不亚于他们之前遭遇的东狄多夺部!

他麾下的那些新兵蛋子和少量豫州军老兵,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面对如山如海般压来的铁骑洪流,未等对方靠近,便已两股战战,士气瞬间崩溃;

没有任何抵抗,就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