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节的获奖电影…英语片、法语片,保证自己的拉片数量!”
“为什么不看港片?”
“也有看过…但基本上看了五分钟就觉得没意思了,无论是技巧还是节奏感,都很陈旧!”
梁佳辉叹了口气:“类型固化,只剩警匪片…”
“我真的挺纳闷的,香港被称为间谍之都,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电影呢?”
“《寒战》其实有这方面的意图…”
“为什么不接着拍呢?”
梁佳辉苦笑:“不知道,大概是担心审查?”
“随便吧…”
沈言起身:“导演该催了,走吧!”
……
有时候真搞不懂香港电影人的想法!
宁可请求联合国维和部队,也不愿意给驻港部队一丁点镜头…
很多人谈香港电影重新崛起…
不可能的!
人才的虹吸能力!
华语影视娱乐中心早就已经是内地了,但因为“限制”等原因,港台正在成为华语流行文化的一个补丁。
所以,香港电影人最终结局基本上和台湾电影一样,个别人才虹吸内地发展,本土只剩下小成本文艺片和个别题材类型片,填补因为限制内地流行文化里没有的空缺,而内地市场不会再有香港商业片的存在,连合拍片都几乎没有,彻底成为新时代华语电影。
但是因为审核的关系,很多题材拍不了,港台是能拍的。
这几年港台在国内火爆的文艺作品,几乎都是这种内地拍不了的作品。
沈言有想过做一版香港版的《釜山行》,把火车变成地铁…
或者香港版的《银翼杀手》…
但…没必要。
他有A24,完全可以直接做英文版…
最主要,为毛要给香港电影人输血?
留着他们自怨自艾,挺好的…
典型代表就是杜其峰,无论是电影中几十年不变的政治套路,还是对外的话术,皆是带着优越感批评大陆不行,不如香港,毁了香港电影。
永远老三样:怪大陆、怪审核、艺术自由,甚至连词都不换一下。
是,大陆没有分级制,可香港有啊,但杜其峰之后几年的片子在香港又是什么成就?
等到内地观众彻底对香港电影去魅…
就啥也没有咯!
……
7月2号,《道士下山》上映…
吟诗小达人沉寂两年,带来的作品…
这电影挺乱的!
除了一些貌似高深的大道理,就啥也不剩了!
故事支离破碎,人物异常扁平。
很有可能以导演的性格,觉得既要符合市场,又要保持自己第五代一代宗师的位置,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