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高片酬?(13)(2 / 3)

    沈言接着陪记者们闲聊…

    “所以,你觉得演员应该拿分红?像好莱坞那种!”

    沈言摇头:“不是,片酬是酬劳,干活拿钱。分红是投资,赚了钱按比例分红。

    这是两个概念,演员没有义务为电影的票房买单。按道理来说,演员只负责演好戏,做好合同约定的宣传即可。

    票房好坏与片酬毫无关系,就算你亏了该付的片酬一分不能少…其实,好莱坞能参与分红的都是大明星…那种肉眼可见的大爆电影,档期又好,投资人挤破脑袋投钱,根本轮不到让演员去分红。”

    “那国内呢?”

    “国内情况…我不清楚。”

    “但您一直都是拿分红啊!”

    “我自己写的剧本,我是制片人,我组的局…我拿分红怎么了?”

    “听说《机械姬》、《月球》主演也签了票房分红?”

    “那俩项目在影视投资中,属于高风险项目,咱就说《月球》那种电影,你能预测它的最终票房能到8亿?”

    ……

    《月球》最终票房8.64亿…

    按照刘得华的投资协议以及个人票房分红,他的票房分账收益超过1.8亿!

    后续还有版权分成,总收益保守估计超过2.2亿…

    算是刘得华从业以来赚的最爽的一次!

    然后接了《芬奇》还有《说再见》…

    《芬奇》是一部公路电影,很简单的故事,末日到来,芬奇必须要离开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顺便带上了自己的狗子以及一位机器人…

    按照设定,机器人的扮演者是刘得华,芬奇的扮演者则找了汤姆汉克斯。

    没错,又是他!

    《说再见》,刘得华继续扮演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属于陪伴型。

    因为零件老化等问题,机能发生了故障。

    男主人想要找人修好他,但因为刘得华是一款“二手”的机器人,所以自然没有任何的售后保障。

    男主人通过特殊的手段获得了刘得华自出厂以来全部记忆的内存条,在播放这些画面的过程中,男主人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记忆…

    在老生常谈的机器人题材里找到了一个小而美的切口:不谈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或受到的压迫,而是不疾不徐地拆解家庭和生命的意涵,诉说记忆和情感的珍贵。

    这俩项目一个投资6000万美元,一个5000万人民币…

    前一个属于星火工作室跟A24合作的项目,后一个则是星火工作室独立制作的科幻先锋实验作品…

    《说再见》的投资也是刘得华的公司占了40%,他自己签的是分红协议…

    毕竟《月球》赚了这么多吗…

    ……

    “我觉得高片酬都是很多制作方惯出来的…我们也做网络剧,陈尧刘端端主演的《花间提壶方大厨》、朱一龍、金辰主演的《忽而今夏》,片酬都没有超过制作经费的40%…”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