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牛逼,某种意义上代表中国电影人牛逼。
所以,首都国际机场,一堆媒体、记者等在出口处…
施施、纪翔也来了,施施手里还拿了束鲜花…
——她不想来的,但《超时空同居》的宣发负责人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话题,施施想拒绝,他直接来了一句‘金棕榈诶,这么好的机会就不要了?别人做梦都想要的机会,我们凭什么不用?’
有道理!
然后她就来了!
媒体还有记者朋友挺给面子,直接把C位让给了她。
估计也想拍几张照片…
沈言背着背包,三位工作人员陪着他一起下了飞机…
走到出口处,看到了施施还有她身后站着的一堆媒体…
很配合的张开手,施施小跑着奔向了他,沈言一把抱住,亲了一口。
然后把背包交给她:“这里面就是金棕榈!”
“恭喜言哥载誉而归!”
“言哥,能把金棕榈拿出来,拍张照吗?”
“言哥,《寄生上流》会不会在内地上映?”
“《寄生上流》有冲奥计划吗?”
一群记者围了过来…
沈言则在工作人员的保卫下,一点一点向着出口处前进,顺便回答了几个问题:“《寄生上流》大概率会在内地上映,具体的上映时间还没定下来…”
“冲奥是既定的目标…”
“上一次既拿到金棕榈又拿到奥斯卡的电影是1955年的《君子好逑》,德尔伯特·曼导演,欧内斯特·博格宁主演…奥斯卡是行业奖,也可以说是工会奖,评选机制跟电影节不太一样…”
“你们不要围着我了,我刚下飞机,累得很…等我回去先睡一觉,明天整个发布会!”
……
比较欧洲三大电影节与奥斯卡…
欧洲三大奖调侃为画廊专供,意思是作品专门卖给画廊艺术馆,除此之外根本卖不出去,
美国长期靠着世界霸主的地位拥有文化霸权,电影的商业化工业化以及技术方面有着领先霸权,也就是好作品经过奖项点拨,能够影响票房真的能卖出去
欧洲文化霸权电影的商业化工业化技术优势是卷不过美国的,所以只能另辟蹊径,欧洲卷艺术性,题材怎么敏感怎么来,口味独特怎么来,肯定顺着老欧洲的口味来。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看着名头很响,其实是靠着艺术采购渠道赚钱,对演员来说名头很响…
艺术奖项本质上是吃质量评级这碗饭,艺术奖项的实质,决定了艺术奖项有两条红线不能碰,谁碰谁死:第一,不能随波逐流,哪怕矫枉过正,也不能跪舔流量,除非一致普通认为特别好;第二,不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侮辱观众智商;
欧三大是小圈子机制,可操作空间就极多,所以说可靠度其实不行的。
在资本寒冬期其实是不吃香的…
柏林、威尼斯是直接拉下脸来舔奥斯卡——标榜奥斯卡颁奖季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