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世界的“分裂”(1 / 4)

从一个卑微的孤儿,一步步走到能为国家效力的位置,她深知自已的一切都离不开亚历山大的培养。

尽管心中充满了保留,她也会竭尽所能地履行职责——毕竟,如果没有亚历山大和他推行的改革,她很可能早就死在了某个无人问津的角落。

她欠亚历山大一条命,绝不可能因为认为梅尼斯元帅的行为“不道德”,就违抗他的命令。

赞赞此刻正处于战乱之中,四面楚歌,根本没有机会进行一场“公平公正”的战争。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赞赞特工的这些行动,必定会在阿哈德尼亚民众心中,燃起反抗阿哈德尼亚的托勒密及其盟友的怒火。

用不了多久,来自不同阶层群体的反抗便会席卷整个阿哈德尼亚,引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的冲突。

而这,恰恰为亚历山大最终战胜阿哈德尼亚后,顺利篡夺权力,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

康斯特城中心深处,宏伟的宫殿大厅内寂静无声。罗曼蒂斯皇帝维特拉尼斯低着头,端坐于高耸的王座之上。

晶莹的泪珠在他眼角不断积蓄,顺着脸颊悄然滑落——身为东方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向来以铁血与威严示人,绝不容许自已在人前流露半分脆弱。

可此刻,手中那封由次子德森提乌斯亲笔书写的信,字字句句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紧。

他强作镇定,指节因用力攥着信纸而微微发白,继续逐字逐句地读下去。

信中,次子用沉重的笔触告知:阿雷萨斯已经死了。这位帝国的肱骨之臣,在战役初期与伊扎里德军队的交锋中,不幸阵亡。

自那以后,德森提乌斯便接过指挥权,率领罗曼蒂斯军队在南方战场接连取得胜利。

阿雷萨斯的死讯,对维特拉尼斯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对这位皇帝来说,阿雷萨斯早已超越了君臣的界限,比起兄弟姐妹,更像与自已并肩多年的兄弟。

如今这位心腹骤然离世,加之此前两位将军的相继阵亡,许多关乎帝国未来的事情都变得扑朔迷离,尤其是罗曼蒂斯与西方各国的关系,更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赞赞争取独立的消息早已传到康斯特,那场战争的走向,似乎处处都在朝着自封为国王的亚历山大有利的方向发展。

罗曼蒂斯人至今尚未对这场冲突表明任何立场,始终保持着绝对的中立。

毕竟,亚历山大掌控的赞赞,是罗曼蒂斯帝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商。

尽管他们已经成功仿制出阿克布斯武器,但军队中大部分的制式装备,依旧依赖从赞赞进口。

与此同时,罗曼蒂斯与阿哈德尼亚帝国的关系,也只能用“勉强维持”来形容,表面上的和平之下,暗流始终涌动。

这并非罗曼蒂斯在赞赞独立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唯一原因。

由于此前与赞赞达成了无限制武器支持的协议,罗曼蒂斯皇室早已对赞赞欠下了巨额债务,这笔欠款像一座大山,压得帝国财政喘不过气来。

而阿雷萨斯,正是所有与西方那位新晋国王交易的幕后主使。他熟悉赞赞的运作模式,也深得亚历山大的信任。

如今他不在了,罗曼蒂斯人想要与这位关键的债务人维持友好关系,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倘若派出的外交官稍有不慎,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都可能彻底毁掉帝国本就脆弱的财政体系。

失去最亲密的助手、最得力的心腹,以及孩子们的教父,这份情感上的剧痛本身就已让维特拉尼斯心痛难忍。

然而,这一事件背后潜藏的连锁反应,更让这位年迈的皇帝焦虑不安,夜不能寐。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他女儿失踪、且被普遍推测早已死亡之后不久——短短时间内,接连失去至亲与挚友,纵使是铁打的帝王,也难以承受这般沉重的打击。

维特拉尼斯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听到的唯一能稍感慰藉的好消息,便是儿子德森提乌斯临危受命,成功挽救了南方的战局,并迅速开始收复东伊扎里德和比亚地区。

照此势头,用不了多久,这两个地区就会全部落入罗曼蒂斯帝国的版图。届时,帝国便能获得丰厚的战利品与税收,或许就能偿还清欠赞赞的那笔巨额债务了。

想到这里,年迈的罗曼蒂斯皇帝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中充满了疲惫与无奈。如今,他与西尔巴斯的联盟已经彻底破裂,下一个最佳的选择,便是已经独立的赞赞。

如果阿雷萨斯还在,维特拉尼斯坚信,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