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2 / 5)

连思路都拿不出来,你觉得我们拿什么改?”

    “等等等等,”曹海斌及时刹住车,“不改不是更好?”

    阿辉一愣,“哦,搞半天还是回到你跟我说的话上边去了……嘿。”

    他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言。

    原本准备两天后就召开的工作推进会,最终延期了。

    因为大家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没东西好深化。

    大家以为李颜搞出来的流水线构建模型块只是“草图”,一打开却发现非常精细,该有的细节都有。

    那或许只是做了典型模型,数量上有缺失?

    结果非常齐全,齐全到李颜列为“特殊需求”的关键词里都有他妈15个构建模型。

    那应该是数据还不准确,至少无法互相匹配?

    答案是可以,不仅可以,甚至全部都能根据输入的具体参数自动匹配。

    ……那看看算法?

    至少程序不可能是完整的吧?

    结果该给的端口全给了,甚至连运算方法都经过了优化,测试版本同时放了三百个模型构建,输入数据之后一键匹配只需要两秒。

    开玩笑?

    至于李颜说得“效率计算公式”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看懂都费了好一阵功夫——毕竟是基于这套流水线智造系统的体系,拿头去优化自己理解都吃力的东西。

    这是一套非常完整、有坚实数据基础、自成体系并逻辑自洽的系统。

    研究来研究去,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

    表面功夫。

    李颜至少没有丧心病狂到把UI界面都做好。

    但令人无语的是,李颜早就搞出来过“未来科技UI自适应设计库”。

    他们甚至不用在里边挑东西,只要把在设计库里设置好需求,一键就可以生成一个平台的所有UI。

    这玩意儿是为了超级生活圈设计提效做的,当初交给了孙淼,孙淼带着两个部门干了两星期弄出来,被大家称赞为神速。

    孙淼还一直很避讳被夸奖,一直说“是李总厉害”。

    不少同事还暗自吐槽过孙淼,觉得舔老板太过头。

    现在看来……妈的,大概还真可能是李颜做了大部分工作。

    人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艺术家”。

    于是,流水线智造项目组最终开会那天,大家都很沉默。

    互相面面相觑,不愿意说明“没发现有啥能优化的”,一群人保持着奇怪的默契。

    曹海斌屡次欲言又止,在吃光了桌面一小盘花生后,还是发表了积极的言论:

    “既然确实没什么好深入优化补充的,咱们直接启动实际生产测试,问题要在实践中找!”

 &